急性肾衰竭常见成因有肾前性因有效血容量减少、脱水、心源性休克等致肾灌注不足,肾性包括肾小球病变及肾小管病变,肾后性由尿路梗阻所致;慢性肾衰竭常见成因有原发性肾脏疾病如慢性肾小球肾炎,继发性肾脏疾病包括与病程血糖控制相关的糖尿病肾病、由长期高血压导致的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遗传性的多囊肾。
一、急性肾衰竭的常见成因
1.肾前性因素:主要因有效血容量减少致肾灌注不足引发。常见于大量失血(如外伤、消化道大出血等),此类情况在老年人群因基础疾病多更易受影响,若生活中未及时补充体液则风险增加;严重脱水(如剧烈呕吐、腹泻、中暑等)也可导致肾前性急性肾衰竭,脱水时身体体液丢失,肾脏血流灌注不足;心源性休克(如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等)会使心脏泵血功能大幅下降,进而减少肾脏血液供应。
2.肾性因素:包括肾小球病变,如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等,青少年若发生感染后免疫反应可能引发此类肾小球病变进而导致急性肾损伤;肾小管病变,如缺血或中毒引起的肾小管坏死,长期滥用肾毒性药物(如某些抗生素、造影剂等)者肾性肾衰竭风险增高,药物可直接损伤肾小管细胞。
3.肾后性因素:多由尿路梗阻所致,常见于尿路结石、肿瘤、前列腺增生等,尿路梗阻会使尿液排出受阻,肾盂内压力升高,影响肾脏的正常滤过功能,各年龄段均可因相应病因出现尿路梗阻情况。
二、慢性肾衰竭的常见成因
1.原发性肾脏疾病:如慢性肾小球肾炎,起病隐匿,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若未得到有效控制,病情逐渐进展,各年龄段均可发病,男性和女性无明显性别差异,但长期蛋白尿控制不佳者更易向慢性肾衰竭发展,蛋白尿持续存在会加重肾脏的损伤。
2.继发性肾脏疾病:
糖尿病肾病:与患者糖尿病病程、血糖控制情况密切相关,病程较长且血糖波动大、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约10年左右可能出现肾脏病变,逐渐进展为慢性肾衰竭,糖尿病患者需严格管理血糖以降低肾脏受累风险。
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由长期高血压导致肾小动脉玻璃样变、肾小球缺血硬化,高血压患者中约15%会发展为慢性肾衰竭,中老年高血压患者需尤其注意规律监测血压并积极控制血压,避免血压长期处于较高水平损伤肾脏。
多囊肾:为遗传性疾病,有家族史的人群需定期监测肾脏情况,儿童及青少年中若携带相关致病基因可能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出现肾脏结构和功能异常,家族中有多囊肾患者的人群应进行基因检测等相关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