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性肾炎是过敏性紫癜累及肾脏的临床综合征与免疫复合物沉积引发炎症相关,有肾外表现如皮肤紫癜、关节痛、腹痛等及肾脏受累表现如蛋白尿、血尿等,诊断需详细询问病史、实验室检查等,治疗分非药物干预与药物治疗,孕期要监测多指标并个体化管理,预后与病理分型等相关,孕妇需关注药物风险并遵医嘱保障母婴健康。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
紫癜性肾炎是过敏性紫癜累及肾脏的临床综合征,怀孕可能因机体免疫状态改变等因素导致原有病情复发或加重,其发病与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等部位引发炎症反应相关。
二、临床表现
1.肾外表现:妊娠前已患紫癜性肾炎者可出现皮肤紫癜(多为双下肢对称性瘀点、瘀斑)、关节痛(多见于膝、踝关节)、腹痛等;妊娠新发紫癜性肾炎者也可出现上述表现。
2.肾脏受累表现:主要为蛋白尿、血尿,可伴水肿、血压升高,严重时可出现肾功能减退。
三、诊断要点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孕前过敏性紫癜病史及孕期病情变化情况。
2.实验室检查:尿常规可见血尿、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可评估蛋白尿程度;肾功能检查可了解肾小球滤过功能;必要时行肾活检病理检查,明确肾脏病理分型,如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等,以指导治疗及评估预后。
四、治疗原则
1.非药物干预:休息,避免接触过敏原,低盐优质蛋白饮食,密切监测血压、肾功能及胎儿情况。
2.药物治疗: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治疗方案,如病情较轻可暂观察,病情较重可能需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但需充分权衡药物对胎儿的潜在影响,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
五、孕期管理
1.监测指标:定期监测肾功能、血压、尿蛋白定量、血常规等指标,评估肾脏病变进展情况;同时密切监测胎儿生长发育、胎心、胎动等情况,通过超声等检查评估胎儿状况。
2.个体化管理:根据孕妇具体病情及胎儿情况制定个性化管理方案,如病情稳定者可门诊随访,病情不稳定者可能需住院密切观察。
六、预后情况
部分患者孕期病情可得到一定控制,产后紫癜性肾炎有缓解可能,但也有部分患者病情会进展为慢性肾脏病。预后与肾脏病理分型、孕期病情控制情况等因素相关。
七、特殊人群提示(孕妇)
孕妇需高度关注药物对胎儿的潜在风险,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措施。同时需保持良好心态,避免焦虑情绪,焦虑可能影响病情及胎儿状况。要严格遵循医嘱定期产检及相关指标监测,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最大程度保障母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