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腱炎由多种因素共同引起,运动相关因素有过度使用及运动姿势不当,解剖与生理因素包括跟腱自身血液供应差、弹性韧性随年龄下降及足部结构异常,其他因素有年龄增长致跟腱退变及全身性疾病影响等。
运动相关因素
过度使用:对于运动员或经常进行跑跳等运动的人群来说,过度使用跟腱是常见的致病原因。例如长跑、反复跳跃等运动,会使跟腱不断受到牵拉,跟腱组织反复承受应力,超过其承受范围就容易引发跟腱炎。研究表明,在一些竞技体育项目中,如篮球运动员频繁的起跳和落地动作,会增加跟腱炎的发生风险。
运动姿势不当:不正确的运动姿势也会增加跟腱炎的发病几率。比如跑步时足部落地姿势异常,如内翻或外翻,会使跟腱受力不均衡,导致局部应力集中,长期如此就可能引发跟腱炎。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运动姿势不当的影响有所不同,青少年在生长发育阶段,骨骼肌肉系统还未完全成熟,若运动姿势不正确,更容易出现跟腱相关问题;而中老年人群由于关节灵活性下降等原因,运动姿势不当引发跟腱炎的风险也相对较高。
解剖与生理因素
跟腱自身特点:跟腱是人体最粗大的肌腱之一,它连接着小腿肌肉和跟骨。跟腱的血液供应相对较差,这使得跟腱组织在损伤后修复能力相对较弱,一旦受到损伤就较容易发展为跟腱炎。随着年龄的增长,跟腱的弹性和韧性会逐渐下降,中老年人跟腱本身的生理特性变化使得他们相较于年轻人更易发生跟腱炎。
足部结构异常:一些足部结构异常的人群也更容易患跟腱炎,比如扁平足。扁平足患者的足弓较低或消失,在行走或运动时,跟腱需要承受更大的压力来维持足部的正常功能,长期的高负荷会导致跟腱炎的发生。不同性别在足部结构异常导致跟腱炎的情况上可能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但在具体的运动适应和恢复等方面可能存在不同表现。
其他因素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加,跟腱的退变是不可避免的。老年人跟腱的胶原纤维会发生变化,强度降低,这使得他们更容易出现跟腱炎。同时,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下降,运动能力减弱,在日常活动中可能也会因为一些不经意的动作而导致跟腱损伤,进而引发跟腱炎。
全身性疾病影响:某些全身性疾病也可能与跟腱炎的发生有关,如类风湿关节炎等。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会累及关节及周围组织,包括跟腱,炎症反应会破坏跟腱组织,增加跟腱炎的发病风险。对于患有全身性疾病的患者,需要更加关注跟腱的健康状况,积极治疗基础疾病的同时,注意避免跟腱的过度使用等诱发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