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衰竭常见肾前性是肾脏灌注不足如血容量减少、心输出量减少,肾性有肾小球病变、肾小管坏死,肾后性为尿路梗阻致尿液排出受阻;慢性肾衰竭常见原发性肾脏疾病如肾小球肾炎等、继发性如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自身免疫性疾病,还有老年人肾功衰退及长期用肾毒性药,不同人群如儿童、女性、有基础病者、老年人各有相关需注意情况。
一、急性肾衰竭的常见原因
1.肾前性因素:主要是肾脏灌注不足,常见于血容量减少,如严重脱水(因腹泻、呕吐等导致)、大出血、大量出汗等,使肾脏血流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发急性肾衰竭;另外,心功能不全、严重感染性休克等导致心输出量减少,也会造成肾前性肾灌注不足。
2.肾性因素:
肾小球病变:急性肾小球肾炎等疾病,炎症反应导致肾小球滤过功能急剧下降;
肾小管病变:急性肾小管坏死是肾性急性肾衰竭最常见的类型,常因缺血、中毒(如使用肾毒性药物、接触重金属、食用毒蕈等)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坏死。
3.肾后性因素:由于尿路梗阻导致尿液排出受阻,进而影响肾脏功能。常见原因包括尿路结石、前列腺增生、泌尿系统肿瘤等,可造成双侧尿路梗阻或孤立肾单侧梗阻,使肾盂内压力升高,影响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功能。
二、慢性肾衰竭的常见原因
1.原发性肾脏疾病: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是最常见的病因,如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等,病情迁延不愈,逐渐进展为慢性肾衰竭;另外,遗传性肾病如多囊肾等也可导致慢性肾衰竭,多与遗传因素相关,患者幼年或青年时期可能已存在肾脏结构异常,随年龄增长逐渐出现肾功能减退。
2.继发性肾脏疾病:
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会损伤肾小球微血管,导致肾小球硬化,进而引起肾功能逐渐下降,是发达国家慢性肾衰竭的主要病因之一;
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长期高血压使肾小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肾脏缺血,肾小球纤维化、肾小管萎缩,最终发展为慢性肾衰竭;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自身抗体攻击肾脏组织,引发炎症反应,逐步破坏肾脏结构和功能。
3.其他因素: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肾脏功能逐渐衰退,且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更容易发生慢性肾衰竭;长期服用某些肾毒性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等,也可能逐渐损伤肾脏,增加慢性肾衰竭风险。
不同人群中,儿童出现肾衰竭可能与先天性肾脏发育异常、遗传性肾病等相关;女性在妊娠相关肾病等情况下需注意肾脏健康;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的人群需积极控制基础病以降低肾衰竭发生风险;老年人则要特别关注肾脏功能监测,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预防慢性肾衰竭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