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管疾病可致尿液成分及浓缩稀释功能异常,有小分子蛋白尿、尿液浓缩稀释功能障碍、肾性糖尿、氨基酸尿等表现;电解质代谢紊乱包括钾钠钙磷的低或高情况;酸碱平衡紊乱有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近端肾小管性酸中毒等;还可能出现肾性骨病、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增加老年心血管事件风险等。
一、尿液异常表现
肾小管疾病可导致尿液成分及浓缩稀释功能异常。
1.小分子蛋白尿: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时,尿中出现小分子蛋白质,如视黄醇结合蛋白、β-微球蛋白等,尿蛋白定量一般<2g/d,以小分子蛋白为主,区别于肾小球源性的大分子蛋白尿。
2.尿液浓缩稀释功能障碍:肾小管对尿液的浓缩稀释调节受损,表现为夜尿增多(夜间尿量超过750ml或夜间尿量与白天尿量比值>1)、多尿(24小时尿量>2500ml)等,严重时可出现低渗尿或等渗尿。
3.肾性糖尿: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障碍,虽血糖正常,但尿中可检测到葡萄糖,常见于近端肾小管病变。
4.氨基酸尿:近端肾小管重吸收氨基酸功能缺陷时,尿中出现多种氨基酸,如脯氨酸、甘氨酸等氨基酸排出增多。
二、电解质紊乱相关表现
1.钾代谢紊乱
低钾血症:远端肾小管泌钾增多或近端肾小管重吸收钾减少时可引起,患者可出现肌无力、周期性瘫痪、心律失常等,心电图可见T波低平、U波增高。
高钾血症:远端肾小管泌钾障碍时可发生,严重高钾血症可导致心脏传导阻滞、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
2.钠代谢紊乱
低钠血症: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减少时可出现,患者表现为乏力、恶心、呕吐、精神萎靡等,严重时可出现意识障碍。
高钠血症:肾小管浓缩功能障碍导致水分丢失过多时可引起,患者可出现口渴、烦躁、肌张力增高甚至抽搐等。
3.钙磷代谢紊乱:肾小管病变影响钙磷代谢时,可出现低钙血症、高磷血症或高钙血症、低磷血症等,低钙血症可导致手足抽搐、骨痛等,高磷血症可引起异位钙化等。
三、酸碱平衡紊乱相关表现
1.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Ⅰ型):主要是远端肾小管泌氢障碍,导致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患者有阴离子间隙正常的代谢性酸中毒表现,如呼吸深快、乏力、食欲不振等,常伴有低钾血症,长期可出现骨软化、肾结石等。
2.近端肾小管性酸中毒(Ⅱ型):近端肾小管重吸收碳酸氢盐功能障碍,也表现为代谢性酸中毒,但程度相对较轻,可伴有氨基酸尿、糖尿等,部分患者可出现骨病。
3.混合型肾小管性酸中毒及其他类型:部分肾小管疾病可同时合并多种酸碱平衡紊乱表现,需结合具体病情分析。
四、其他相关表现
部分肾小管疾病还可能出现肾性骨病,因钙磷代谢及酸碱平衡紊乱长期影响,导致骨质疏松、骨软化、骨痛等;儿童患者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出现生长迟缓等情况;老年患者可能因电解质紊乱等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等。不同年龄、性别及基础病史的患者,肾小管疾病的表现可能有差异,需结合个体情况综合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