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检查包括尿液检查观察尿中蛋白质红细胞等指标及尿蛋白定量、血液检查肾功能指标及血常规、影像学检查观察肾脏大小形态结构等;肾炎早期有水肿(眼睑颜面晨起明显、下肢活动后加重休息可缓)、高血压(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失衡致)、尿液异常(泡沫尿、血尿)、疲劳乏力(代谢废物蓄积所致);特殊人群中儿童感染后需及时就医检查、妊娠期女性出现相关情况需警惕妊娠相关性肾炎、老年人肾功减退时出现相关情况要及时排查肾炎并做全面检查。
一、肾脏检查方法
1.尿液检查:通过尿常规检测是初步筛查肾脏问题的重要手段,观察尿中蛋白质、红细胞等指标。尿蛋白阳性提示可能存在肾脏滤过膜损伤,红细胞增多(血尿)可能与肾小球病变相关,同时可进行尿蛋白定量检查,精确评估尿蛋白排出量,帮助判断肾脏受损程度。
2.血液检查:检测肾功能指标,血清肌酐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肌酐值升高提示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尿素氮水平升高也可能与肾脏排泄功能障碍有关;肾小球滤过率能更直接评估肾脏滤过功能状态;此外,血常规检查可了解是否存在肾性贫血,肾炎患者因肾脏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减少可能出现血红蛋白降低。
3.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可观察肾脏大小、形态及结构,排查是否存在结石、囊肿等异常;CT或MRI检查能更细致地呈现肾脏内部结构,辅助诊断肾炎导致的肾脏形态改变,如肾脏体积变化等。
二、肾炎早期症状
1.水肿:早期肾炎常出现眼睑、颜面水肿,晨起时较为明显,这是由于肾脏对水钠代谢调节功能异常,导致水钠潴留所致;部分患者还可出现下肢水肿,活动后水肿可能加重,休息后有所缓解。
2.高血压:肾脏病变可引起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失衡,进而导致血压升高,部分肾炎患者早期可表现为轻度血压升高,需定期监测血压变化。
3.尿液异常:出现泡沫尿,因尿中蛋白质增多使尿液表面张力改变,泡沫不易消散;可出现血尿,尿色可呈洗肉水样、浓茶色等,显微镜下可见红细胞增多,这是因为肾小球滤过膜受损,红细胞和蛋白质漏出到尿液中。
4.疲劳乏力:肾脏功能受损后,机体代谢废物排出不畅,毒素蓄积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疲劳、全身乏力等不适,且在活动后疲劳感可能更为明显。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患肾炎多在感染后出现上述症状,如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等后,需及时就医进行尿液、血液等检查,因其病情变化相对较快,早期识别并干预至关重要。
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出现水肿、血压升高等情况时需警惕妊娠相关性肾炎,要密切监测肾脏相关指标,如尿常规、肾功能等,因妊娠期间身体生理状态改变可能影响肾脏功能,需谨慎对待。
老年人:老年人肾脏功能本身有一定减退,出现水肿、尿液异常等情况时更应及时排查肾炎,由于老年人病情变化较隐匿,需细致观察症状变化,并进行全面的肾脏检查,包括尿液、血液及影像学检查等,以便早期发现并处理肾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