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尿常规可作为筛查肾炎的重要初步手段,能通过蛋白尿、血尿、管型尿等指标提供线索,但不能仅凭其确诊肾炎,其对不同人群查肾炎有不同特点且有局限性,确诊还需进一步检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功能甚至肾脏穿刺活检等。
尿常规中与肾炎相关的指标及意义
蛋白尿:肾炎患者尿液中可出现蛋白尿,正常情况下尿液中蛋白质含量极少,尿常规检测尿蛋白呈阴性。当肾小球滤过膜受损时,蛋白质滤过增多,尿蛋白检测呈阳性。但需注意,剧烈运动、发热等情况也可能导致暂时性蛋白尿,不过这种情况通常是一过性的,去除诱因后尿蛋白可转为阴性,而肾炎导致的蛋白尿一般持续存在且会有变化趋势。
血尿:肾炎患者可能出现血尿,分为镜下血尿和肉眼血尿。镜下血尿需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尿液中有红细胞,肉眼血尿则可直接看到尿液颜色发红。血尿的出现是因为肾小球基底膜断裂,红细胞通过受损的滤过膜进入尿液。但血尿也可能由泌尿系统结石、感染等其他原因引起,需要进一步鉴别。
管型尿:肾炎患者尿液中可能出现管型尿,如红细胞管型、颗粒管型等。管型是蛋白质、细胞或碎片在肾小管、集合管中凝固而成的圆柱形蛋白聚体。红细胞管型的出现往往提示肾小球源性血尿,常见于肾小球肾炎;颗粒管型则与肾小管损害等有关,但管型尿的出现也需要结合临床其他表现综合判断。
查尿常规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人群查肾炎的特点
儿童:儿童肾炎患者进行尿常规检查时,需注意儿童留取尿液的规范性。儿童可能因不配合导致尿液污染等情况影响结果判断。如果儿童出现水肿、血压升高等表现,尿常规发现蛋白尿、血尿等异常,要高度警惕肾炎可能,因为儿童肾炎的病因可能与感染等因素关系密切,如链球菌感染后肾炎在儿童中相对常见,通过尿常规发现异常后需进一步检查肾功能等明确诊断。
女性:女性查尿常规时要注意避开月经期,以免经血污染尿液影响结果。女性患肾炎的原因可能与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如狼疮性肾炎在女性中相对多发,通过尿常规发现异常后,结合女性患者的自身抗体等检查进一步排查是否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肾炎。
有不良生活方式人群:长期熬夜、过度劳累、高蛋白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尿常规检查可能出现暂时性的蛋白尿等异常,但一般去除不良生活方式后可恢复正常。而有慢性疾病病史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的人群,本身就有发生肾损害的风险,这类人群查尿常规发现蛋白尿、血尿等异常时,更要警惕肾炎或慢性肾病的可能,需要进一步评估肾功能等相关指标来明确是否已经出现肾脏损害及损害的程度。
查尿常规的局限性及确诊肾炎还需进一步的检查
尿常规检查只是初步筛查手段,有一定局限性。比如一些早期肾炎患者尿常规可能仅有轻微异常甚至完全正常,这时候需要进一步检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更准确地评估尿液中蛋白质的排出量;还需要检查肾功能,了解肾小球滤过率等指标,评估肾脏的功能状态;必要时可能需要进行肾脏穿刺活检,这是确诊肾炎的金标准,通过病理检查可以明确肾炎的具体病理类型等,从而制定更精准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