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尿定性分级通过尿常规检测,阴性提示肾滤过正常无明显病变,±可能是生理性或早期肾损伤需综合判断,+~++++随加号增多蛋白漏出增加且与不同肾脏病变相关;定量分级中轻度24小时尿蛋白定量<0.5g可见于生理或早期肾损伤,中度0.5~3.5g常见于肾小球疾病需积极治原发,重度>3.5g多见于肾病综合征可致并发症需及时干预;儿童需关注生理性如直立性蛋白尿,女性生理期可能假阳性妊娠期需警惕妊娠相关性肾病,有基础病史者蛋白尿提示靶器官受损需控基础病并依分级制定方案。
一、定性分级及其临床意义
蛋白尿定性分级主要通过尿常规检测,常见结果及意义如下:
阴性:尿液中无蛋白漏出,提示肾脏滤过功能正常,无明显肾脏病变。
±:极少量蛋白漏出,可能为生理性因素(如剧烈运动、发热等)短暂影响,也可能是早期肾脏轻微损伤的信号,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随着加号增多,蛋白漏出量增加,+提示少量蛋白漏出,可能与轻度肾脏疾病相关;++~++++提示中重度蛋白漏出,常见于肾炎、肾病综合征等较严重的肾脏病变,+++~++++多提示大量蛋白尿,常见于肾病综合征等,大量蛋白尿可导致低蛋白血症等并发症。
二、定量分级及其临床意义
蛋白尿定量分级主要通过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测,分为以下三类:
(一)轻度蛋白尿
定义:24小时尿蛋白定量<0.5g。
临床意义:可见于生理性因素,如长期站立、剧烈运动后等;也可能是早期肾脏损伤的表现,如高血压肾病早期、糖尿病肾病早期等,需进一步排查潜在病因,关注肾脏功能变化。
(二)中度蛋白尿
定义:24小时尿蛋白定量0.5~3.5g。
临床意义:常见于各种肾小球疾病,如慢性肾小球肾炎、狼疮性肾炎等,中度蛋白尿提示肾小球滤过膜损伤较明显,可导致肾功能逐渐进展,需积极治疗原发疾病以控制蛋白漏出,延缓肾功能恶化。
(三)重度蛋白尿
定义:24小时尿蛋白定量>3.5g。
临床意义:多见于肾病综合征,大量蛋白尿是肾病综合征的典型表现之一,可导致严重低蛋白血症、水肿、高脂血症等并发症,病情进展可较快累及肾功能,需及时干预,根据病因选择合适治疗方案,如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具体药物需遵医嘱),同时注意防治并发症。
三、不同人群蛋白尿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蛋白尿需特别关注,生理性蛋白尿相对常见,如直立性蛋白尿,多见于青春发育期少年,长时间站立后尿蛋白阳性,平卧后消失,需通过长时间监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等明确;病理性蛋白尿可见于肾小球肾炎等,儿童期肾脏疾病对生长发育影响较大,一旦发现蛋白尿需尽早明确病因,规范治疗。
(二)女性
女性生理期可能出现尿蛋白定性假阳性,需避开生理期后复查;妊娠期女性出现蛋白尿需警惕妊娠相关性肾病,如子痫前期等,密切监测血压、肾功能等指标,保障母婴健康。
(三)有基础病史人群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出现蛋白尿提示靶器官受损,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患者出现蛋白尿意味着肾脏微血管病变进展,需严格控制血压、血糖,同时根据蛋白尿分级制定更精准的治疗方案,延缓肾功能衰竭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