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衰竭征兆有尿量异常、水肿、消化系统症状、贫血、心血管系统表现及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相关表现,治疗包括控制基础疾病、饮食管理、替代治疗(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肾移植)和防治并发症,特殊人群中儿童需关注生长发育选对治疗方案,妊娠期要权衡母婴安全选治疗方式,老年需综合评估各器官功能调整治疗方案。
一、肾衰竭的征兆
1.尿量异常:部分患者可出现少尿(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或无尿(24小时尿量少于100ml),也有患者表现为尿量增多但尿液浓缩功能下降,这与肾脏滤过功能受损有关;
2.水肿:早期多表现为眼睑、颜面水肿,晨起明显,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下肢乃至全身水肿,严重时可伴有胸腔积液、腹腔积液等,是因为肾脏排水、钠功能减退,导致水钠潴留;
3.消化系统症状:常见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病情加重时可出现消化道出血,这是由于体内毒素蓄积影响胃肠道功能;
4.贫血:因肾脏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患者可出现面色苍白、乏力等贫血表现,与红细胞生成不足相关;
5.心血管系统表现:可出现高血压,长期高血压可加重肾脏损害,还可能出现心力衰竭等,高血压是肾衰竭常见并发症,而心力衰竭与水钠潴留、毒素蓄积等有关;
6.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相关表现:如高钾血症可导致心律失常,低钙血症可引起手足抽搐等,是肾功能减退致电解质代谢及酸碱平衡调节失衡所致。
二、肾衰竭的治疗
1.基础疾病控制:对于由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等引起的肾衰竭,需积极控制血糖、血压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患者需通过饮食、药物等控制血糖水平,高血压患者需规范使用降压药物,以延缓肾脏进一步受损;
2.饮食管理:限制蛋白质摄入,以优质低蛋白饮食为主,同时注意控制磷、钾等摄入,根据肾功能调整饮食方案,保证热量供应,从而减轻肾脏代谢负担;
3.替代治疗:
血液透析:通过血液透析机清除体内代谢废物、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一般每周需进行2-3次,每次透析时间约4小时左右,适用于多数肾衰竭患者;
腹膜透析:利用腹膜作为半透膜,通过腹腔内灌注透析液进行溶质交换和水分清除,可在家中进行,需注意严格无菌操作以避免腹膜炎等并发症;
肾移植:适用于合适的患者,通过将健康供体肾脏移植到患者体内恢复肾脏功能,但需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预防排斥反应;
4.并发症防治:针对肾衰竭引起的贫血、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进行相应处理,如纠正贫血可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等药物,纠正高钾血症可通过药物或透析等方式降低血钾水平。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肾衰竭:需格外关注生长发育影响,治疗中要选择对儿童肾功能影响小的治疗方案,如腹膜透析相对更适合部分儿童,因其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且需密切监测儿童营养状况及生长指标;
妊娠期肾衰竭患者:需权衡母婴安全,谨慎选择治疗方式,避免使用对胎儿有不良影响的药物,透析治疗是常用手段,要根据妊娠阶段调整透析方案以保障母婴健康;
老年肾衰竭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治疗时需综合评估各器官功能,调整治疗方案,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及不良反应的监测,如选择透析方式时要考虑老年患者身体耐受性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