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肾炎因过敏性紫癜累及肾脏致免疫复合物沉积引发炎症使肾小球滤过膜改变出现尿少尿红,临床表现有不同人群尿少判定及尿红的肉眼或镜下情况,检查包含尿常规、肾功能、肾脏超声,治疗有卧床休息避过敏原及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特殊人群中儿童遵儿科用药原则,老年人关注基础病与药物影响,女性需鉴别月经对尿红干扰及药物对生殖系统影响。
一、病理机制阐释
紫癜肾炎出现尿少尿红是因过敏性紫癜累及肾脏,机体免疫反应介导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系膜区等部位,引发炎症反应,导致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改变,红细胞等物质漏出形成尿红;同时炎症损伤影响肾小球滤过功能,使尿量减少,24小时尿量低于400ml即出现尿少表现。
二、临床表现特点
(一)尿少表现
患者24小时尿量明显减少,低于正常成人400ml的标准,这是由于肾小球滤过功能受影响,代谢废物及多余水分排出受阻所致,不同年龄人群尿少的判定标准有差异,儿童按每公斤体重计算,婴幼儿<200ml/24h、学龄前儿童<300ml/24h、学龄儿童<400ml/24h则为尿少。
(二)尿红表现
可表现为肉眼血尿(尿液呈洗肉水样、浓茶色等)或镜下血尿(需通过尿常规检查发现红细胞增多),是因为肾小球滤过膜受损,红细胞得以进入尿液中。
三、检查评估项目
(一)尿常规
检测尿中红细胞计数、蛋白含量等,明确血尿及蛋白尿程度,若尿红细胞形态多为变形红细胞,提示肾小球源性血尿,符合紫癜肾炎导致肾小球损伤的特点。
(二)肾功能检查
包括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评估肾脏排泄代谢废物的功能,若肌酐、尿素氮升高,提示肾功能受损,尿少情况可能加重,需关注肾小球滤过率变化。
(三)肾脏超声
观察肾脏大小、形态等,了解肾脏结构有无异常改变,辅助判断紫癜肾炎对肾脏结构的影响程度。
四、治疗原则
(一)一般治疗
需卧床休息,避免接触可能的过敏原,如食物、药物、花粉等,减少抗原刺激,利于病情恢复。
(二)药物治疗
根据病情可选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抑制免疫炎症反应;对于病情较重者可能会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等,但需严格掌握用药指征,考虑不同人群差异,儿童使用需尤其谨慎,关注药物对生长发育等的潜在影响,老年人则要留意药物对肾功能的进一步影响及其他基础疾病的相互作用。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使用药物时需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避免使用可能影响生长发育的药物,密切监测尿量、肾功能及生长指标变化,加强护理,保证休息,饮食上注意低盐等,以减轻肾脏负担。
(二)老年人
老年人常合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紫癜肾炎出现尿少尿红时,要更谨慎评估药物对肾功能及基础疾病的影响,定期监测肾功能、电解质等,注意药物间相互作用,同时关注老年人营养状况及活动能力,适当调整饮食和活动量。
(三)女性
女性患者需考虑月经对尿色的干扰,若月经期间出现尿红,需鉴别是月经血污染还是肾脏本身病变导致的血尿,用药时要注意药物对生殖系统的潜在影响,如某些免疫抑制剂可能对生育功能有一定影响,需在医生指导下权衡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