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可通过长期处于潮湿环境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增加感染几率,其中链球菌感染是引发急性肾小球肾炎重要诱因,中医“湿邪内蕴”会干扰肾脏水液代谢增肾病易感性,儿童需保居住环境干燥通风,成年人应调生活方式避潮湿,有基础病史人群要控湿防病情加重。
一、“湿”与肾炎的关联机制
(一)“湿”通过感染间接影响肾炎
从现代医学角度,若所谓“湿”对应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会使人体皮肤等防御屏障功能受一定影响,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增加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几率。其中,链球菌感染是引发急性肾小球肾炎的重要诱因之一。当人体感染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后,机体免疫系统会产生免疫反应,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这些复合物可沉积在肾小球部位,引发炎症反应,从而导致肾炎发生。这里的潮湿环境造成的感染风险增加是“湿”间接与肾炎产生关联的一种方式,尤其对于儿童等免疫力相对较弱人群,长期处于潮湿环境更易因感染而增加患肾炎的潜在风险。
(二)“湿”从中医角度对肾脏功能的潜在影响
中医理论中提及的“湿邪内蕴”,可能会影响机体的气血运行、水液代谢等功能。肾脏在人体水液代谢中起着关键作用,若湿邪内蕴干扰了正常的水液代谢,可能会间接导致肾脏的内环境紊乱,虽然这并非直接引发肾炎的病因,但长期的这种代谢紊乱状态可能会使肾脏的负担加重,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肾脏疾病发生的易感性。不过需要明确的是,中医的“湿”概念较为宽泛,其与肾炎的关联需结合现代医学进一步精准阐释,但从整体健康角度,保持机体水液代谢平衡对于肾脏健康至关重要,而潮湿环境等可能干扰这种平衡。
二、不同人群在“湿”相关因素下的肾炎风险及注意事项
(一)儿童人群
儿童的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弱。若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符合“湿”相关的环境因素),更容易遭受病原体感染,而感染是引发儿童肾炎的常见诱因之一。所以对于儿童,要特别注意保持居住环境干燥、通风,减少因潮湿环境导致感染的风险,从而降低间接引发肾炎的可能性。例如,儿童卧室应定期晾晒被褥,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儿童长期处于阴暗潮湿的空间玩耍等。
(二)成年人群
成年人若存在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导致“湿邪内蕴”表现(如身体倦怠、肢体困重等),可能会影响整体健康状态,进而对肾脏功能产生一定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成年人应注意调整生活方式,如适度运动以促进机体气血运行和水液代谢,保持规律作息和合理饮食,避免因自身代谢功能紊乱而增加肾脏疾病的发生风险。同时,成年人也需关注自身居住和工作环境,尽量避免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中,以维护肾脏的正常生理功能。
(三)有基础病史人群
对于本身已有肾脏基础病史的人群,若存在“湿”相关因素(如潮湿环境或湿邪内蕴),会进一步加重肾脏的负担。这类人群需要更加严格地控制可能影响肾脏的因素,比如积极改善居住环境,避免潮湿加重病情,同时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密切监测肾脏功能指标,防止因“湿”相关因素诱发肾炎复发或病情进展。例如,患有慢性肾脏疾病的患者,若处于潮湿环境,可能会使身体抵抗力下降,更容易发生感染,而感染又会对原本受损的肾脏造成更大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