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常规能辅助查出肾炎但不能仅凭其确诊,其中尿蛋白、红细胞、管型等指标与肾炎相关,不过尿常规有局限性,不同人群肾炎尿常规表现及注意事项不同,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还要排除干扰因素。
尿蛋白:肾炎患者的肾小球滤过膜受损,会出现尿蛋白阳性。正常情况下,尿常规中尿蛋白应为阴性,若尿蛋白呈阳性,提示可能存在肾小球病变,如肾炎等,但尿蛋白的量还需要进一步结合24小时尿蛋白定量等检查来评估病情严重程度。例如,一些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尿蛋白增多,通过尿常规可初步发现尿蛋白异常情况。
红细胞:肾炎患者的肾小球基底膜断裂等原因可导致红细胞漏出到尿液中,表现为尿红细胞增多。尿常规中尿红细胞正常应为阴性或少量,若尿红细胞增多,尤其是出现变形红细胞为主时,更提示肾小球源性血尿,对肾炎的诊断有重要提示作用。比如IgA肾病患者,常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尿中变形红细胞占比较高。
管型:肾炎患者尿液中可能出现管型,如红细胞管型、颗粒管型等。红细胞管型提示肾小球源性血尿,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等;颗粒管型则可见于各种肾小球疾病及肾小管损伤等情况。例如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患者,尿液中可能出现红细胞管型。
尿常规在肾炎诊断中的局限性
尿常规只是初步筛查手段,有些早期肾炎患者可能尿常规指标并不典型,需要结合其他检查进一步明确。比如一些隐匿性肾炎患者,可能仅表现为轻度尿蛋白或镜下血尿,需要结合肾功能检查、肾脏超声、肾穿刺活检等综合判断。肾功能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肾小球滤过功能,如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肾脏超声可观察肾脏的形态、大小等;肾穿刺活检是确诊肾炎的金标准,能明确肾炎的病理类型等,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其他因素也可能导致尿常规指标异常,从而干扰肾炎的判断。比如剧烈运动、发热、女性月经期等情况,可能会出现暂时性的尿蛋白、红细胞等指标异常,这种情况下不能单纯依据尿常规就诊断为肾炎,需要排除这些干扰因素后再次复查尿常规。
不同人群肾炎尿常规表现及注意事项
儿童人群:儿童肾炎在尿常规上可能有与成人相似的尿蛋白、红细胞等异常,但儿童的生理特点可能影响检查结果的判断。例如儿童在发热、感染等情况下也容易出现尿常规指标波动,所以对于儿童肾炎的诊断,除了尿常规外,更需要结合儿童的病史、临床表现以及进一步的相关检查。同时,儿童进行尿常规检查时要注意标本的采集规范,避免污染等情况影响结果准确性。
老年人群:老年人患肾炎时,尿常规表现可能相对不典型,可能存在肾功能减退的同时尿常规指标异常不明显的情况。而且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基础疾病也可能影响尿常规结果或与肾炎相互影响。所以对于老年人群,在诊断肾炎时需要全面评估,综合考虑基础疾病、尿常规、肾功能、肾脏病理等多方面因素。
女性人群:女性在月经期进行尿常规检查可能会出现红细胞假阳性情况,所以女性进行尿常规检查最好避开月经期。另外,女性泌尿系统感染等情况也可能导致尿常规指标异常,需要与肾炎进行鉴别诊断,要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其他检查来综合判断是否为肾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