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衰竭可通过促红细胞生成素生成减少、红细胞寿命缩短、铁代谢异常及其他因素如炎症状态、营养不良等引发贫血,儿童患者需关注营养补充及贫血改善情况,老年患者处理贫血时要谨慎且注意监测铁代谢等。
一、促红细胞生成素生成减少
肾衰竭时,肾脏是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主要产生部位,肾功能受损会导致EPO生成不足。正常情况下,肾脏能根据机体氧供情况精准调节EPO的分泌以促进红细胞生成,而肾衰竭患者的肾脏功能严重减退,无法产生足够量的EPO,使得红细胞生成减少,进而引发贫血。例如,多项临床研究表明,慢性肾衰竭患者体内EPO水平明显低于肾功能正常者,且EPO水平与肾功能损害程度呈负相关,即肾功能越差,EPO水平越低,贫血越容易发生。
二、红细胞寿命缩短
肾衰竭患者体内存在多种毒素,这些毒素会影响红细胞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导致红细胞寿命缩短。比如,尿毒症毒素中的某些物质会损伤红细胞膜,使红细胞变得僵硬,容易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中被破坏。研究发现,肾衰竭患者体内的一些毒性物质可通过氧化应激等机制破坏红细胞内的抗氧化系统,加速红细胞的衰老和破坏,从而使红细胞的存活时间明显短于正常人群,引起贫血。
三、铁代谢异常
1.铁摄入不足与利用障碍:肾衰竭患者常存在食欲减退等情况,导致铁的摄入减少。同时,患者体内的一些毒素会影响肠道对铁的吸收,使得铁的吸收利用发生障碍。另外,炎症状态也会干扰铁的代谢,炎症因子会抑制铁从单核-巨噬细胞系统释放到血浆中,影响铁参与红细胞的合成,进而导致缺铁性贫血相关的表现,影响红细胞的生成。
2.铁过载风险:长期透析的肾衰竭患者,由于反复输血等原因,容易出现铁过载情况。过多的铁在体内沉积会损伤细胞,包括红细胞,导致红细胞功能异常,也会影响红细胞的生成和存活,进一步加重贫血。
四、其他因素
1.炎症状态:肾衰竭患者常处于慢性炎症状态,炎症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等会抑制EPO的生成,还会干扰红细胞生成素受体的功能,以及影响铁的代谢,从而共同参与贫血的发生发展。例如,临床观察发现,炎症指标升高的肾衰竭患者贫血往往更为严重,且对EPO治疗的反应较差。
2.营养不良:肾衰竭患者由于食欲不佳、代谢紊乱等原因,容易出现营养不良,缺乏蛋白质、维生素B12、叶酸等造血所需的营养物质。蛋白质是红细胞生成的重要原料,维生素B12和叶酸参与DNA的合成,缺乏这些营养物质会影响红细胞的正常生成,导致贫血。比如,维生素B12缺乏会影响骨髓中幼红细胞的分裂和成熟,引起巨幼细胞性贫血相关表现,而肾衰竭患者常存在维生素B12吸收障碍,进一步加重贫血情况。
对于儿童肾衰竭贫血患者,由于其生长发育的特殊性,更要关注营养物质的补充,保证足够的蛋白质、铁、维生素等摄入,同时要密切监测EPO水平及贫血改善情况,因为儿童对贫血的耐受能力与成人不同,贫血可能会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对于老年肾衰竭贫血患者,要考虑其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的情况,在处理贫血时需更加谨慎,避免因治疗贫血而加重其他基础疾病的负担,同时要注意铁代谢等情况的监测,因为老年人的铁代谢调节功能可能有所减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