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衰竭会引发多种症状表现,包括从眼睑、颜面开始逐渐蔓延至全身的水肿,儿童水肿更明显且进展快,长期高盐饮食、有肾脏病史者易加重水肿;尿量异常有少尿(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不同年龄判定标准不同,有慢性肾脏病史者易出现)、无尿(24小时尿量少于100ml,是严重表现需及时干预)和多尿(肾衰竭某些阶段因浓缩功能受损致尿量增多但非病情好转);伴有高血压,因肾脏激素失衡等引起,老年、有家族高血压病史者情况更复杂;出现贫血,因肾脏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儿童、有长期慢性疾病史者更易受影响;有消化系统症状,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儿童、老年、有胃肠道基础疾病者受影响更甚。
一、水肿
(一)表现及相关情况
肾衰竭患者常出现水肿症状,多从眼睑、颜面开始,逐渐蔓延至全身。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机体调节功能相对较弱,水肿可能更为明显且进展较快。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高盐饮食会加重水钠潴留,进而加重水肿情况。有肾脏病史的患者,本身肾脏功能已受损,更容易出现水肿反复或加重的情况。
二、尿量异常
(一)少尿或无尿
1.少尿情况:肾衰竭时肾脏滤过功能下降,可导致尿量减少,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称为少尿。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少尿的判定标准在实际应用中需结合其正常尿量范围来判断。儿童正常尿量因年龄而异,婴儿每天尿量约为400-500ml,幼儿约为500-600ml,学龄前期儿童约为600-800ml,学龄期儿童约为800-1400ml,若低于此范围则可能为少尿。有慢性肾脏病史的患者,其肾脏已处于相对脆弱状态,更容易出现少尿情况。
2.无尿情况:24小时尿量少于100ml称为无尿,这是肾衰竭较为严重的表现之一,提示肾脏滤过功能几乎丧失,需要及时采取医疗干预措施。
(二)多尿
部分肾衰竭患者在疾病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多尿现象,尤其在肾衰竭的某些阶段,肾脏的浓缩功能受损,导致尿液排出量增多。但多尿并不意味着病情好转,此时患者仍存在肾脏功能的严重异常,需要密切监测尿量及其他相关指标。
三、高血压
(一)发生机制及相关人群特点
肾衰竭患者常伴有高血压,主要是由于肾脏分泌的某些激素失衡,导致水钠潴留以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等原因引起。对于老年肾衰竭患者,本身血管弹性较差,高血压可能会进一步加重心脏、脑血管等重要脏器的负担,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有家族高血压病史的肾衰竭患者,其高血压可能更难以控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进行血压管理。
四、贫血
(一)表现及相关因素
肾衰竭患者由于肾脏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常出现贫血症状,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等。儿童患者出现贫血时,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因为充足的红细胞对于氧气的运输和组织器官的正常功能维持至关重要。有长期慢性疾病史的肾衰竭患者,身体处于相对消耗状态,更容易出现贫血加重的情况。
五、消化系统症状
(一)表现及对不同人群的影响
肾衰竭患者常出现消化系统症状,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对于儿童患者,消化系统症状可能会影响其营养摄入,进而影响生长发育。老年肾衰竭患者由于本身消化功能相对较弱,消化系统症状可能会更加明显,进一步影响其生活质量和营养状况。有胃肠道基础疾病的肾衰竭患者,消化系统症状可能会相互叠加,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