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相关指标及必要时的病理诊断。临床表现有大量蛋白尿(尿蛋白定量超3.5g/d)、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水肿(可致全身)、高脂血症(血清胆固醇等升高);实验室检查有24小时尿蛋白定量超3.5g/d支持大量蛋白尿,血浆白蛋白测定低于30g/L支持低蛋白血症,血脂检查示胆固醇等升高提示高脂血症;必要时肾活检可明确病理类型如微小病变型等,肾活检为有创检查需谨慎。
一、临床表现
1.大量蛋白尿:尿蛋白定量超过3.5g/d。这是肾病综合征的重要特征之一,大量蛋白质从尿液中丢失,主要是因为肾小球滤过膜受损,导致其对蛋白质的通透性增加。在不同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下,大量蛋白尿的表现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儿童可能因蛋白质丢失出现生长发育迟缓等情况,而成年人可能表现为水肿等症状加重。对于有肾病相关病史的患者,更应密切关注尿蛋白的变化。
2.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由于大量蛋白质从尿中丢失,肝脏合成蛋白质的速度相对不足,导致血浆白蛋白水平降低。低蛋白血症会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如胶体渗透压降低等,进而引发水肿等表现。不同年龄人群对低蛋白血症的耐受程度不同,儿童可能更容易出现因低蛋白血症导致的营养不良等问题。
3.水肿:可表现为眼睑、下肢等部位的水肿,严重时可出现全身性水肿。水肿的发生与低蛋白血症引起的胶体渗透压降低以及水钠潴留等因素有关。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久坐或久站可能会加重下肢水肿的程度。对于有基础疾病或特殊病史的患者,如心脏病患者,水肿可能会诱发心力衰竭等并发症,需要特别注意。
4.高脂血症: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升高。其发生机制与肝脏合成脂蛋白增加以及脂蛋白分解代谢减少有关。高脂血症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发生血栓的风险不同,例如老年女性可能因雌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血栓风险相对较高。
二、实验室检查相关指标
1.24小时尿蛋白定量:准确测量24小时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超过3.5g/d是诊断大量蛋白尿的重要依据。在留取24小时尿液时,需要患者准确收集全部尿液,否则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对于儿童患者,留取尿液可能会有一定困难,需要医护人员耐心指导和协助。
2.血浆白蛋白测定:通过检测血浆白蛋白水平,低于30g/L可支持低蛋白血症的诊断。不同检测方法可能会有一定的误差,需要采用可靠的检测手段。对于老年人,由于其肝脏合成功能可能下降,血浆白蛋白水平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需要综合判断。
3.血脂检查:测定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指标,出现升高提示可能存在高脂血症。在分析血脂结果时,需要考虑患者的饮食等生活方式因素,因为高脂饮食可能会导致血脂暂时升高。
三、病理诊断相关(必要时)
1.肾活检:对于一些不典型或需要明确病理类型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肾活检。通过肾活检可以明确肾小球病变的类型,如微小病变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等不同病理类型。不同病理类型的肾病综合征在治疗及预后上有所不同,例如微小病变型肾病在儿童中较为常见,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较好,而膜性肾病在中老年人群中相对多见,治疗相对复杂。肾活检是一种有创检查,对于特殊人群如凝血功能异常者需要谨慎操作,以避免出血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