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炎是起病急以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及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为特征的肾小球疾病分链球菌及非链球菌感染后类型,病因分别为链球菌或其他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引发免疫反应,临床表现有血尿(肉眼或镜下)、蛋白尿、水肿(晨起眼睑或下肢等)、高血压、少尿,诊断依据病史症状及尿常规血清学肾功能检查,治疗以休息对症为主包括利尿消肿、控制血压、感染灶治疗,预后链球菌感染后大多良好非链球菌因原发病而异,特殊人群儿童需监测尿量血压等,老年人关注肾功能等,妊娠期女性谨慎用药监测母胎。
一、定义
急性肾炎即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组以急性起病,以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和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为特征的肾小球疾病,可分为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及非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等类型。
二、病因
(一)链球菌感染相关
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主要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发免疫反应所致,常见感染部位为上呼吸道(如扁桃体炎)、皮肤感染等。
(二)非链球菌感染相关
非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可由其他细菌(如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等)、病毒(如乙肝病毒、EB病毒等)、寄生虫(如疟原虫、血吸虫等)感染引起免疫介导的炎症反应。
三、临床表现
(一)血尿
可为肉眼血尿(尿液呈洗肉水样或鲜红色)或镜下血尿(需通过显微镜检查发现红细胞),是常见表现之一。
(二)蛋白尿
蛋白尿程度不等,轻者尿中蛋白少量增多,重者可出现大量蛋白尿。
(三)水肿
多为晨起眼睑水肿或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严重时可出现全身水肿。
(四)高血压
较为常见,部分患者血压可明显升高,甚至出现高血压急症表现。
(五)少尿
部分患者可出现尿量减少,严重时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导致尿量显著减少。
四、诊断
(一)病史与症状
依据患者是否有前驱感染史(如近期链球菌感染病史)及水肿、血尿、高血压等临床表现。
(二)实验室检查
1.尿常规:可见血尿、蛋白尿、管型尿(如红细胞管型等)。
2.血清学检查: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补体C3可降低,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可升高;非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需根据感染病原体进行相应血清学检测。
3.肾功能检查:可见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血肌酐、尿素氮可升高。
五、治疗原则
以休息及对症治疗为主,急性期需卧床休息,水肿、高血压者限制钠盐摄入。
(一)利尿消肿
可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等)减轻水肿。
(二)控制高血压
选用降压药物(如ACEI或ARB类药物等)控制血压。
(三)感染灶治疗
有感染灶时,选用抗生素治疗(如青霉素等,针对链球菌感染)。
六、预后
(一)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大多预后良好,多数患者在1~4周内临床症状好转,尿常规逐渐恢复正常,肾功能逐步恢复。
(二)非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预后因原发病不同而异,需根据具体感染病原体及病情严重程度判断。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需密切监测尿量、血压变化,保证充足休息,注意营养均衡摄入,治疗时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谨慎使用可能影响肾功能的药物。
(二)老年人
更需关注肾功能变化,警惕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对病情的影响,治疗时需权衡药物对肾功能的影响,选择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案。
(三)妊娠期女性
患急性肾炎时需谨慎用药,密切监测母胎情况,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最大程度保障母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