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匿性肾炎是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常见临床类型,主要特征为无明显水肿、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仅尿液检查有血尿和(或)蛋白尿,病因复杂与多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相关,诊断靠尿液检查及排除其他疾病,治疗有一般治疗和针对病因处理,多数病情迁延进展慢,预后与病理类型等相关,儿童需密切监测生长发育等,老年人要注意基础疾病及避免肾毒性药物等。
隐匿性肾炎是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临床类型,其主要特征为患者无明显的水肿、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等临床表现,仅通过尿液检查发现血尿和(或)蛋白尿。
临床表现
1.血尿表现:患者多为镜下血尿,即通过显微镜检查尿液时发现红细胞增多,也有部分患者可表现为肉眼血尿,但肉眼血尿发作通常无明显诱因,且发作后尿液可迅速恢复正常。
2.蛋白尿表现:尿蛋白定量一般较少,24小时尿蛋白定量多在1g以下,以白蛋白为主,尿常规检查尿蛋白呈弱阳性或+~++。
病因
隐匿性肾炎的病因较为复杂,可能与多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相关,例如IgA肾病(是导致隐匿性肾炎常见的病因之一,多与上呼吸道感染等诱因相关,抗原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系膜区引发炎症反应)、非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其发病机制可能与免疫介导的炎症损伤有关,免疫复合物沉积等因素导致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基质增多,进而影响肾小球滤过功能)等。
诊断方法
1.尿液检查:是诊断隐匿性肾炎的关键。尿常规检查可见红细胞(镜下或肉眼)、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测定有助于评估蛋白尿程度。尿沉渣镜检可明确红细胞形态,若以畸形红细胞为主,多提示肾小球源性血尿,对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
2.排除其他疾病:需排除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可通过检测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等相关自身抗体进行排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可根据患者是否有皮肤紫癜、关节痛、腹痛等表现及相关实验室检查进行鉴别)等;还需排除生理性蛋白尿(如剧烈运动、发热等引起的一过性蛋白尿,此类情况去除诱因后蛋白尿可消失)。
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患者需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感染等加重肾脏负担的因素。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因为感染可能诱发或加重病情。
2.针对病因的处理:若患者存在反复发作的扁桃体炎,在病情稳定时可考虑行扁桃体摘除术,因为扁桃体感染可能是部分隐匿性肾炎患者的诱发因素。一般不常规使用药物进行强力治疗,主要以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为主,定期复查尿液、肾功能等指标。
预后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预后:多数隐匿性肾炎患者病情迁延,但进展较为缓慢,部分患者可自行缓解,仅有少数患者可能逐渐发展为慢性肾炎。患者的预后与病理类型、是否规范随访等因素相关,因此需定期随访监测肾功能、尿液等指标。
2.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隐匿性肾炎需密切监测生长发育情况及肾功能、尿液变化,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肾脏功能尚未完全成熟,病情变化可能较为隐匿,因此要加强随访频率,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措施。
老年人:老年人隐匿性肾炎患者常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需注意基础疾病对肾脏功能的影响,积极控制血压、血糖等指标,同时要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因为老年人肾脏代偿功能下降,肾毒性药物更易导致肾功能损害加重。生活中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以维持肾脏功能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