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尿显性表现为尿液易现不易消散泡沫,隐性可通过尿常规等检查发现尿蛋白阳性,长期存在会对肾脏造成损害致肾功能减退,引发低蛋白血症出现水肿、营养不良等,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儿童出现蛋白尿可能影响生长发育,老年患者肾功衰退更敏感且多基础病,患基础疾病人群因相互影响需密切监测蛋白尿相关指标来维护健康。
一、蛋白尿的表现形式
(一)显性表现形式
尿液中出现泡沫是较为常见的显性表现,由于尿蛋白增多使尿液表面张力改变,尿液排出后会形成较多不易消散的泡沫,尤其是晨起第一次排尿时泡沫现象可能更明显,但需注意并非所有泡沫尿都是蛋白尿,不过这是蛋白尿的一个重要警示信号。
(二)隐性表现形式
通过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可发现尿蛋白阳性,患者自身可能无明显不适症状,需通过定期体检或因其他疾病检查时才被发现尿蛋白异常,此类情况易被忽视,需重视常规体检中的尿液检测项目。
二、蛋白尿的危害
(一)对肾脏的损害
长期存在蛋白尿会持续加重肾脏负担,导致肾小球、肾小管等结构和功能逐渐受损,引发肾小球硬化、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等病理改变,进而使肾功能进行性减退,最终可能发展为肾功能不全、肾衰竭,严重影响肾脏的正常排泄、代谢等功能,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例如,多项临床研究表明,慢性肾脏病患者若持续存在蛋白尿,其肾功能恶化的风险显著高于蛋白尿得到有效控制的患者。
(二)引起低蛋白血症相关后果
蛋白尿会导致大量蛋白质从尿液中丢失,使得血浆白蛋白水平降低,引发低蛋白血症。患者会出现水肿症状,常见于眼睑、下肢等部位,严重时可出现全身性水肿;还会导致营养不良,因为蛋白质是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长期低蛋白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生长发育(若为儿童患者)等,使患者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等并发症。
(三)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蛋白尿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研究发现,蛋白尿患者体内存在多种代谢紊乱及炎症反应等异常情况,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增加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例如,蛋白尿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概率明显高于无蛋白尿的人群,其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均有所升高。
三、特殊人群需特别关注蛋白尿情况
(一)儿童患者
儿童出现蛋白尿时,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因为肾脏是儿童生长过程中重要的代谢调节器官,长期蛋白尿会干扰正常的营养代谢、激素平衡等,需及时明确病因并进行干预,避免对儿童的身体和智力发育造成不良影响。例如,儿童肾病综合征患者常伴有大量蛋白尿,若治疗不及时或不规范,可能导致生长迟缓等问题。
(二)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本身肾脏功能处于逐渐衰退的阶段,蛋白尿对其肾脏功能的损害更为敏感,更容易快速进展为肾功能不全。同时,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蛋白尿会进一步加重这些基础疾病对心血管等系统的损害,增加治疗难度和不良预后的风险。因此,老年患者出现蛋白尿时需更加积极地查找病因,评估整体健康状况并进行综合管理。
(三)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
如糖尿病患者出现蛋白尿,往往提示已合并糖尿病肾病,病情会逐渐进展,需要严格控制血糖、血压等指标,同时关注蛋白尿情况以延缓肾脏病变的进展;高血压患者出现蛋白尿可能意味着高血压已累及肾脏,加重肾脏损伤,需加强血压的控制及对肾脏的保护措施等。这些特殊人群因基础疾病与蛋白尿相互影响,更需密切监测蛋白尿相关指标,采取针对性措施来维护整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