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性肾炎是过敏性紫癜累及肾脏的损害,多在皮肤紫癜后数天至数周出现肾脏相关表现,有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肾脏表现及对称分布于下肢伸侧和臀部的紫癜等皮肤表现,通过尿常规、肾功能检查等实验室检查及肾活检诊断,治疗包括一般治疗(休息、避过敏原)和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部分经治可缓解,部分迁延成慢性肾衰,儿童需关注发育等,成人要控血压、定期复查。
一、紫癜性肾炎的定义
紫癜性肾炎是过敏性紫癜(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系统性血管炎)累及肾脏时出现的肾脏损害,多在皮肤紫癜出现后一段时间(通常数天至数周)出现肾脏相关表现。
二、临床表现
1.肾脏表现:
血尿:可为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镜下血尿表现为尿中红细胞增多,肉眼血尿时尿色可呈洗肉水色等。
蛋白尿:尿中蛋白增多,表现为尿中泡沫增多且不易消散。
水肿:可出现眼睑、下肢等部位水肿,严重时可出现全身水肿。
高血压:部分患者可出现血压升高,儿童及成人表现有所不同,儿童可能因水肿等间接影响血压,成人则直接出现血压数值异常。
2.皮肤表现:多有皮肤紫癜病史,紫癜常为对称性分布,多见于下肢伸侧及臀部,初起为紫红色斑丘疹,压之不褪色,可融合成片。
三、诊断要点
1.实验室检查:
尿常规:可见红细胞、蛋白尿、管型尿等,是初步筛查的重要指标,红细胞以畸形红细胞为主提示肾小球源性血尿。
肾功能检查: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可反映肾功能情况,病情进展时可出现肌酐、尿素氮升高。
24小时尿蛋白定量:评估尿蛋白丢失情况,定量高于正常范围提示存在蛋白尿。
2.肾活检:是明确诊断及判断病情严重程度、指导治疗的重要手段,通过肾组织病理检查可观察肾脏病变的病理类型等情况。
四、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
休息:急性期需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量,避免劳累,儿童需保证充足睡眠,利于身体恢复;成人也应避免过度体力消耗。
避免接触过敏原:如明确对某种食物、药物或物质过敏,需严格避免接触,儿童要特别注意饮食中可能的过敏原,成人则需关注工作环境等可能的过敏原接触。
2.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根据病情使用,如泼尼松等,可减轻肾脏炎症反应,但需遵循规范用药原则,儿童使用时要考虑生长发育等影响。
免疫抑制剂:病情较重时可能会用到,如环磷酰胺等,但具体药物选择及使用需依据患者具体病情由医生判断。
五、预后情况
部分患者经规范治疗后病情可缓解,肾功能可恢复正常;但也有部分患者病情迁延不愈,逐渐进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影响生活质量。儿童患者相对成人可能有不同的预后转归,需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
需格外关注生长发育情况,糖皮质激素等药物使用可能影响儿童身高、骨代谢等,治疗过程中要定期监测身高、骨密度等指标,同时保证营养均衡,儿童应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的食物,如牛奶、新鲜蔬菜水果等,以促进身体恢复及正常生长。
要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病情加重,家长需做好看护,限制儿童过度奔跑、玩耍等活动。
2.成人患者:
需注意控制血压,将血压控制在合适范围(一般建议血压<130/80mmHg),以减轻肾脏进一步损伤,成人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低盐饮食,每日盐摄入量控制在6g以下,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但要避免过度运动。
定期复查肾功能、尿常规等指标,成人需养成定期就医检查的习惯,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