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炎的引发因素包括自身免疫因素(自身免疫病致肾受损)、感染因素(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可通过免疫或直接侵犯等机制诱发)、代谢因素(糖尿病致肾小球微血管病变、高血压致肾损害)、遗传因素(部分肾炎具遗传倾向)、环境因素(长期接触有害物质等)、年龄上儿童和老年人易患、性别上如狼疮性肾炎多见于女性、生活方式中高盐、吸烟、劳累等增加风险、基础病史如原有肾脏疾病或自身免疫病易引发肾炎。
一、自身免疫因素
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引发肾炎,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体内存在多种自身抗体,这些抗体攻击肾脏组织,导致肾小球等结构受损,从而易患狼疮性肾炎;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病也可能通过免疫复合物沉积等机制累及肾脏,增加肾炎发生风险。
二、感染因素
1.细菌感染: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是引发急性肾炎的常见原因,链球菌感染后,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形成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引起炎症反应;其他细菌如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感染也可能通过类似免疫机制诱发肾炎。
2.病毒感染:某些病毒感染,如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通过病毒直接侵犯肾脏或引发免疫复合物介导的损伤,增加患病毒性肾炎的风险;流感病毒等感染也可能与肾炎的发生存在关联。
3.寄生虫感染:如疟原虫感染,寄生虫在体内的代谢产物或免疫反应可损伤肾脏,导致肾炎发生。
三、代谢因素
1.糖尿病: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会引起肾小球微血管病变,导致肾小球滤过膜受损,进而引发糖尿病肾病,属于肾炎的一种类型,且糖尿病病程较长、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更易罹患。
2.高血压:长期高血压可使肾小球内高压,损伤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影响肾脏的滤过功能,逐渐导致高血压性肾损害,增加肾炎发生几率,尤其是血压控制不理想的高血压患者。
四、遗传因素
部分肾炎具有遗传倾向,例如Alport综合征是一种遗传性肾炎,由编码胶原蛋白Ⅳ的基因发生突变所致,呈X连锁显性遗传或常染色体显性/隐性遗传方式,携带相关致病基因的人群易患该病;一些遗传性多囊肾疾病也可能伴随肾脏结构和功能异常,增加肾炎发生风险。
五、环境因素
长期接触重金属(如铅、汞等)、有机溶剂(如苯、四氯化碳等),这些有害物质可经血液循环到达肾脏,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等肾脏组织,从而增加肾炎发生风险;长期处于污染的环境中,也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肾脏健康,诱发肾炎。
六、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因素
1.年龄:儿童时期急性肾炎多与链球菌感染相关,因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对链球菌感染的免疫反应易引发肾炎;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患病率高,且肾脏储备功能下降,更易患肾炎。
2.性别:某些肾炎具有性别差异,如狼疮性肾炎多见于女性,可能与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等因素有关,雌激素可能参与了自身免疫反应的调节,增加女性患狼疮性肾炎的易感性。
3.生活方式:长期高盐饮食会加重肾脏排泄负担,影响肾脏内环境稳定;吸烟可导致血管收缩,影响肾脏血流灌注;过度劳累使机体免疫力下降,易受病原体侵袭或诱发自身免疫反应,这些不良生活方式均会增加肾炎的易患性。
七、基础病史因素
有基础肾脏疾病(如肾小球肾炎既往史、慢性肾盂肾炎等)的人群,肾脏本身存在一定程度的结构或功能损伤,肾脏对致病因素的抵御能力下降,易再次发生肾炎或使原有肾炎病情加重;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等)的患者,自身免疫紊乱状态持续存在,也更易引发肾脏受累,导致肾炎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