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肾炎中医辨证有风热伤络(起病急、紫癜鲜红伴外感表证)、湿热内蕴(紫癜反复发作、下肢明显伴浮肿等)、阴虚火旺(紫癜暗红、时发时止伴阴虚表现)、气不摄血(紫癜淡紫伴气血不足表现),四诊合参需望诊察紫癜等及面色舌苔等、闻诊问异常气味、问诊发病诱因等、切诊察脉象等,不同人群中儿童重近期感染史、女性问月经、老年重体质虚弱、特殊生活方式人群问作息饮食居住等对诊断有影响。
一、紫癜肾炎中医辨证分型及表现
1.风热伤络证:起病较急,皮肤紫癜色泽鲜红,常伴有发热、咽痛、咳嗽等外感表证,舌质红,舌苔薄黄,脉象浮数。此型多因风热之邪侵袭,灼伤脉络所致,常见于紫癜肾炎初期,与儿童等人群外感诱发因素相关,儿童免疫力相对较弱,易因风热之邪侵袭发病。
2.湿热内蕴证:紫癜反复发作,以下肢较为明显,常伴有下肢浮肿、关节肿痛、小便短赤等症状,舌质红,舌苔黄腻,脉象滑数。多由湿热之邪蕴结体内,影响气血运行,阻滞经络,与长期饮食不节、嗜食辛辣油腻等生活方式相关,可能导致湿热内生,损伤肾络。
3.阴虚火旺证:紫癜颜色红或暗红,时发时止,伴有低热盗汗、心烦口干等阴虚表现,舌质红且少津,脉象细数。此型多因久病耗伤阴液,虚火内生,灼伤脉络,女性患者因生理特点,如经期失血等更易出现阴虚火旺情况,需关注病史中是否有长期慢性疾病耗伤阴液的情况。
4.气不摄血证:紫癜反复发作,颜色淡紫,伴有神疲乏力、食欲不振、面色萎黄等气血不足表现,舌质淡,舌苔白,脉象细弱。多因脾胃虚弱,气不摄血,血溢脉外而发紫癜,与患者长期体质虚弱、饮食不调等生活方式相关,老年人或体质较差者易出现此证型,需结合病史中体质状况综合判断。
二、中医诊断的四诊合参要点
1.望诊:观察紫癜的颜色、分布部位、形态等。如风热伤络证紫癜鲜红,湿热内蕴证紫癜颜色暗红且伴浮肿,阴虚火旺证紫癜暗红、时发时止,气不摄血证紫癜淡紫。同时观察面色、舌苔等,气不摄血证可见面色萎黄,阴虚火旺证可见舌红少津等。
2.闻诊:了解患者有无异常气味,如湿热内蕴证可能因湿浊内蕴有口气秽浊等表现。
3.问诊:询问发病诱因、病程长短、伴随症状(如发热、关节痛、小便情况等)、饮食睡眠、二便情况等。例如询问是否有近期感染史诱发风热伤络证,是否有长期涉水、居住潮湿等导致湿热内蕴的情况。
4.切诊:切脉时注意脉象变化,结合望闻问所得信息综合判断证型。如风热伤络证脉浮数,湿热内蕴证脉滑数等。同时触诊了解肢体浮肿等情况,辅助判断病情。
三、不同人群紫癜肾炎中医诊断的考量
1.儿童: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易因感染等诱发紫癜肾炎,中医诊断时需重点询问近期是否有感冒、扁桃体炎等感染病史,结合儿童体质特点,儿童多表现为风热伤络证或湿热内蕴证较为常见,需注意儿童生活中避免受凉、注意饮食卫生等情况对诊断的影响。
2.女性:女性紫癜肾炎患者需询问月经情况,如是否与经期紫癜加重相关,因女性经期易出现阴虚火旺等情况,可能影响紫癜肾炎的中医辨证,需结合月经史综合判断证型。
3.老年人群:老年人多体质虚弱,气不摄血证相对多见,中医诊断时需关注老年人的基础疾病、体质状况、饮食营养等情况,老年人脾胃功能多较弱,易出现气不摄血的情况,要结合病史中是否有慢性疾病耗伤气血等因素。
4.特殊生活方式人群:长期熬夜、饮食不规律者易出现阴虚火旺等证型,需在问诊中重点了解其生活作息及饮食情况;长期居住潮湿环境者易患湿热内蕴证,要询问居住环境等相关生活方式因素对紫癜肾炎中医诊断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