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炎血常规表现因肾炎类型、病情阶段等有差异。慢性肾炎长期蛋白尿等可致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降低,急性肾炎合并感染时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单纯肾炎血小板计数无明显异常,不同病理类型肾炎血常规表现不同,病情急性期和慢性期血常规表现也有差异。
一、肾炎血常规的常见表现
(一)血红蛋白及红细胞计数
1.慢性肾炎:慢性肾炎患者若存在长期蛋白尿导致营养不良、慢性贫血等情况时,可出现血红蛋白降低、红细胞计数减少。例如,一些慢性肾炎患者由于肾脏功能受损,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减少,影响红细胞的生成,进而导致贫血相关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改变。一般来说,血红蛋白可低于正常范围,红细胞计数也会相应下降,这种情况在中老年慢性肾炎患者中较为常见,因为中老年人群本身可能存在一定基础健康问题,再加上肾炎的影响,更容易出现贫血表现。
2.急性肾炎:急性肾炎患者早期血常规通常无明显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改变,但如果患者在病程中出现严重感染、大量出血等并发症时,可能会出现血红蛋白下降、红细胞计数减少。比如,部分急性肾炎患儿在感染较重时,可能会出现继发性贫血,导致血常规中血红蛋白及红细胞计数异常。
(二)白细胞及分类
1.急性肾炎:当急性肾炎患者合并感染时,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可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也会增高。例如,由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肾炎,患者常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等前驱症状,此时血液中的白细胞会被激活,白细胞计数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增加,来应对感染情况。这种情况在儿童急性肾炎患者中相对常见,儿童免疫系统相对较弱,更容易因感染引发白细胞及分类的改变。
2.慢性肾炎:慢性肾炎患者如果没有合并急性感染,血常规中的白细胞及分类通常无明显异常。但当慢性肾炎患者因其他原因发生感染时,也会出现白细胞计数升高、分类改变等情况,不过这种情况相对急性肾炎合并感染时的改变可能较为隐匿,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综合判断。
(三)血小板计数
一般情况下,单纯肾炎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无明显异常。但如果肾炎患者同时合并一些其他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肾炎时,可能会出现血小板计数的异常。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常伴有血小板减少,此时肾炎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时,血常规中血小板计数可降低。这种情况在女性肾炎患者中相对多见,因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好发于育龄期女性。
二、不同类型肾炎血常规表现的差异及相关因素
(一)病理类型差异
1.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该类型肾炎患者血常规表现相对较为多样,若患者存在反复的上呼吸道感染等情况,可出现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若患者有长期蛋白尿导致贫血,可出现血红蛋白及红细胞计数降低。这种病理类型的肾炎在中青年人群中较为常见,中青年人群生活节奏快,免疫力相对可能波动,更容易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等情况,从而影响血常规表现。
2.膜性肾病:膜性肾病患者早期血常规一般无特殊改变,随着病情进展,若出现大量蛋白尿导致营养不良性贫血,可出现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下降。该疾病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相对较高,中老年人群本身营养吸收和造血功能可能有所减退,再加上膜性肾病导致的蛋白尿影响,更容易出现贫血相关的血常规改变。
(二)病情阶段差异
1.肾炎急性期:无论是哪种类型的肾炎处于急性期,若合并感染,血常规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若没有感染,可能仅有轻度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改变或者无明显改变。在儿童肾炎急性期,由于儿童机体对感染的反应较为敏感,所以一旦合并感染,白细胞升高往往比较明显,需要密切监测血常规变化来评估病情和感染情况。
2.肾炎慢性期:慢性期肾炎患者血常规主要关注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以及是否合并感染导致的白细胞改变。如果慢性肾炎患者长期蛋白尿控制不佳,贫血逐渐加重,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会持续下降;若患者没有合并感染,白细胞及分类通常在正常范围。对于老年慢性肾炎患者,由于其身体机能衰退,造血功能下降,即使蛋白尿程度不重,也更容易出现贫血相关的血常规异常,需要加强营养支持等综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