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腰痛常见原因有腰部肌肉劳损、腰椎间盘突出、腰部筋膜炎症、脊椎小关节紊乱等,应对措施包括休息、物理治疗等,预防措施有科学训练、加强核心肌群锻炼、做好热身和放松、选择合适场地等,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女性孕期、有腰部既往病史者需分别注意相应情况。
一、跑步腰痛的常见原因
1.腰部肌肉劳损
原因:跑步时腰部肌肉持续处于紧张收缩状态,若运动强度过大、运动时间过长,肌肉容易产生疲劳性损伤。对于长期缺乏运动突然增加跑步量的人群,这种情况较为常见。例如,一些平时久坐的人开始每周跑步3-5次,每次跑步时间超过40分钟,就可能因腰部肌肉无法适应而出现劳损,导致腰痛。从生理角度看,肌肉在收缩过程中会产生代谢产物,如乳酸等,当积累过多且不能及时代谢排出时,会刺激肌肉内的神经末梢引起疼痛。
与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的关系:一般来说,年龄偏大者肌肉弹性和恢复能力相对较弱,更容易发生腰部肌肉劳损;男性和女性在跑步时腰部肌肉受力机制相似,但如果女性本身核心肌群力量相对较弱,可能更易出现该问题;长期伏案工作等不良生活方式会使腰部肌肉力量下降,增加跑步时发生肌肉劳损导致腰痛的风险。
2.腰椎间盘突出
原因:跑步时身体的颠簸、屈伸等动作会使腰椎间盘受到反复的挤压和震荡。如果本身存在腰椎间盘退变等基础情况,就可能导致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周围的神经组织,引起腰痛。例如,有长期弯腰工作史的人,腰椎间盘已经处于相对不稳定状态,跑步时就更容易诱发腰椎间盘突出而出现腰痛。从解剖结构上看,腰椎间盘由纤维环和髓核组成,随着年龄增长或慢性损伤,纤维环韧性下降,跑步时的外力作用易使其破裂。
与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的关系:随着年龄增长,腰椎间盘退变是自然过程,中老年人相对更易发生腰椎间盘突出导致跑步腰痛;性别差异方面,男性和女性在腰椎结构上有一定差异,但总体来说,有腰椎间盘退变家族史或既往有腰椎间盘轻微损伤病史的人,跑步时更易引发腰椎间盘突出出现腰痛;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腰部频繁受力的生活方式也会增加患病风险。
3.腰部筋膜炎症
原因:跑步时腰部筋膜受到反复的牵拉刺激,可引起筋膜的无菌性炎症。比如跑步姿势不正确,如过度前倾或后仰,会使腰部筋膜承受异常的拉力,长期如此就容易引发炎症。筋膜是覆盖在肌肉表面的一层结缔组织,当受到损伤或过度刺激时,会释放炎症介质,导致局部疼痛、肿胀等炎症表现。
与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的关系: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但中老年人由于筋膜弹性和修复能力下降相对更易出现;性别上无明显差异;不良的跑步姿势、长期缺乏热身等生活方式会增加腰部筋膜炎症的发生几率,从而导致跑步腰痛。
4.脊椎小关节紊乱
原因:跑步过程中腰部的突然扭转、过度屈伸等动作可能导致脊椎小关节的位置发生改变,引起小关节紊乱。例如在跑步转弯等动作时,如果动作幅度过大或过于突然,就可能使脊椎小关节错位,刺激周围的神经和软组织引发腰痛。脊椎小关节在维持脊柱的稳定性和运动功能方面起重要作用,异常的运动姿势容易使其紊乱。
与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的关系:年轻人如果运动时不注意姿势,也可能发生脊椎小关节紊乱;男性和女性发生几率无明显性别差异;缺乏运动导致关节周围肌肉力量不足,或跑步时运动姿势不当等生活方式都可能增加脊椎小关节紊乱导致跑步腰痛的风险。
二、跑步腰痛的应对与预防
1.应对措施
休息:当出现跑步腰痛时,首先要停止跑步等剧烈运动,让腰部得到充分休息。休息可以减少腰部肌肉、关节等的进一步损伤,有利于炎症的消退和损伤组织的修复。
物理治疗:可以采用热敷的方法,促进腰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一般用温毛巾或热水袋热敷腰部,每次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还可以进行按摩,但按摩要由专业人员操作,避免因按摩不当加重损伤。
2.预防措施
科学训练
逐渐增加运动量:无论是刚开始跑步还是增加跑步强度,都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例如,每周增加的跑步距离或时间不宜超过10%。以刚开始跑步为例,第一周可以每天跑10-15分钟,第二周增加到15-20分钟,逐步让身体适应跑步运动。
保持正确姿势:跑步时要保持头部正直,眼睛平视前方,肩部放松,手臂自然摆动,步幅不宜过大,脚步要轻触地面,避免过度前倾或后仰腰部。可以通过参加跑步姿势纠正的课程或请专业人士指导来确保跑步姿势正确。
加强核心肌群锻炼:核心肌群包括腹部、腰部和臀部的肌肉,加强核心肌群锻炼可以增强腰部的稳定性。例如可以进行平板支撑运动,每次保持30-60秒,每天进行3-4组;还可以进行仰卧起坐、臀桥等运动,每周进行2-3次,每次进行3组左右,每组10-15个。
做好热身和放松
热身:跑步前要进行充分的热身活动,如进行5-10分钟的快走、动态拉伸等。动态拉伸可以包括腰部的左右旋转、前后屈伸等动作,每次每个动作进行10-15次,通过热身使腰部肌肉、关节等提前进入运动状态,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放松:跑步后要进行放松活动,如进行静态拉伸,对腰部肌肉进行拉伸,每个拉伸动作保持15-30秒,重复2-3次。静态拉伸可以帮助放松紧张的肌肉,促进肌肉恢复。
选择合适的跑步场地:避免在过硬或不平整的地面上跑步,如水泥地等,尽量选择塑胶跑道或草地等缓冲较好的场地,减少跑步时对腰部的冲击力。
三、特殊人群需注意的情况
1.老年人
注意事项:老年人本身腰椎等组织退变较为明显,跑步时更易出现腰痛问题。应选择相对温和的运动方式,如慢走结合短距离慢跑,控制跑步强度和时间。因为老年人肌肉力量、关节灵活性和恢复能力都下降,过度跑步可能加重腰部损伤。建议每周跑步次数不超过3次,每次跑步时间控制在20分钟以内,并且要更加注重跑步前的热身和跑步后的放松。
建议原因:老年人腰椎间盘退变、腰部肌肉萎缩等情况较多,温和的运动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锻炼腰部,但又能避免因剧烈跑步导致腰部过度受力而引发严重损伤。
2.女性孕期
注意事项:女性孕期由于身体重心改变,腰部受力情况与常人不同,一般不建议进行跑步运动。如果孕期有运动需求,可选择散步等相对温和的运动方式。因为跑步时腰部承受的压力增大,可能会影响胎儿和孕妇自身的健康,增加腰部损伤和早产等风险。
建议原因:孕期女性身体发生了一系列生理变化,腰部负担加重,跑步的冲击力可能对子宫等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应避免跑步,选择更安全的运动方式。
3.有腰部既往病史者
注意事项:如有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等腰部既往病史的人,在跑步前应咨询医生的意见。根据自身病情严重程度来决定是否适合跑步以及跑步的强度和方式。如果病情处于不稳定期,应避免跑步;如果病情稳定,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低强度跑步,并密切关注跑步后的身体反应。
建议原因:既往有腰部病史的人腰部组织处于相对脆弱或不稳定状态,不恰当的跑步可能会诱发旧病复发或加重病情,所以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谨慎进行跑步相关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