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异常有多样症状表现,消化系统可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皮肤有黄疸、瘙痒;全身有乏力、消瘦。实验室检查可见转氨酶升高、胆红素代谢指标异常、白蛋白降低。不同人群表现有特点,儿童新生儿可能生理性黄疸延迟消退等,老年人症状不典型、常见病因特殊,女性特殊时期有生理波动、患病表现与男性有别,男性常见病因有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等且某些遗传性肝病表现典型。
一、症状表现
(一)消化系统相关表现
1.食欲减退:肝功能异常时,肝脏分泌胆汁的功能可能受影响,胆汁是帮助消化脂肪等物质的重要液体,胆汁分泌异常会导致消化功能减退,进而出现食欲减退的情况,无论是儿童、成年人还是老年人,都可能出现此症状,且长期食欲减退可能影响营养摄入,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可能会加重病情。
2.恶心、呕吐:肝脏功能异常会影响机体的代谢和神经调节等功能,可能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从而引发恶心、呕吐症状。例如,一些患有病毒性肝炎的患者,在疾病过程中常出现恶心、呕吐表现,儿童若出现肝功能异常导致的恶心、呕吐,需特别注意体液平衡,避免脱水等情况。
3.腹胀:肝功能异常时,肝脏对物质的代谢和转化能力下降,可能导致胃肠道内气体积聚或消化功能障碍,引起腹胀。这种情况在不同年龄人群中都可能出现,对于老年人,本身胃肠道功能相对较弱,肝功能异常引发的腹胀可能会更明显,影响生活质量。
(二)皮肤相关表现
1.黄疸:是肝功能异常较典型的表现之一。当肝细胞受损时,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发生障碍,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高,进而出现皮肤、巩膜黄染。新生儿若出现生理性黄疸以外的黄疸情况,需高度警惕肝功能异常,因为新生儿肝脏功能发育尚不完善,更易受影响;成年人出现黄疸可能提示肝炎、肝硬化等多种肝脏疾病;老年人出现黄疸则需要全面排查肝脏及其他相关系统疾病,因为老年人基础疾病较多,病因可能更复杂。
2.皮肤瘙痒:血液中胆红素升高可刺激皮肤神经末梢,引起皮肤瘙痒。部分肝功能异常患者会出现皮肤瘙痒症状,尤其是胆汁淤积性肝病患者,瘙痒可能较为明显。不同年龄人群对瘙痒的耐受和表现可能不同,儿童皮肤瘙痒时可能更易搔抓,导致皮肤破损等情况,需注意皮肤护理;老年人皮肤瘙痒可能因搔抓导致皮肤损伤、感染等问题。
(三)全身表现
1.乏力:肝功能异常时,机体能量代谢发生紊乱,三磷酸腺苷(ATP)生成减少,从而导致全身乏力。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可能出现乏力症状,且乏力可能会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对于患有慢性肝病的老年人,乏力可能会进一步降低其生活自理能力。
2.消瘦:由于肝功能异常导致食欲减退、消化吸收功能障碍以及机体代谢紊乱等,患者可能会出现体重下降、消瘦的情况。儿童若出现肝功能异常导致的消瘦,会影响其生长发育;成年人消瘦可能提示病情较为严重;老年人消瘦则可能加重其虚弱状态,增加感染等风险。
二、实验室检查相关指标异常表现
(一)转氨酶升高
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是反映肝细胞损伤的重要指标。当肝细胞受损时,ALT和AST会释放到血液中,导致血液中酶的活性升高。例如,在病毒性肝炎发作期,ALT和AST通常会显著升高,一般可升高数倍甚至数十倍。不同年龄人群的正常参考值可能略有差异,但当检测值超过正常范围时,都提示可能存在肝细胞损伤,需要进一步排查肝功能异常的原因。
2.一般来说,AL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浆中,AS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线粒体中,当肝细胞轻度损伤时,主要释放ALT,而肝细胞严重损伤时,线粒体受损,AST也会大量释放。所以,ALT和AST的升高程度及比例等可以帮助初步判断肝细胞损伤的程度和可能的病因。
(二)胆红素代谢指标异常
1.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间接胆红素(IBil)等指标异常。如前所述,当肝功能异常时,胆红素代谢障碍,TBil、DBil、IBil均可升高。以阻塞性黄疸为例,DBil会明显升高;而溶血性黄疸时,IBil升高更为显著。不同年龄人群胆红素代谢的生理特点不同,新生儿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胆红素升高时更易引发胆红素脑病等严重并发症,需要密切监测胆红素水平;成年人和老年人胆红素升高则需根据具体情况排查胆道疾病、肝脏疾病等多种原因。
2.总胆红素升高的程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肝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医生会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病情。
(三)白蛋白降低
白蛋白由肝脏合成,肝功能异常时,肝脏合成白蛋白的能力下降,导致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白蛋白降低会引起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可导致水肿等表现,如腹水等情况在肝硬化等严重肝功能异常患者中较为常见。对于不同年龄人群,白蛋白降低的影响有所不同,儿童白蛋白降低会影响其营养状况和生长发育;老年人白蛋白降低则可能加重其营养不良和水肿等问题,增加感染等风险。
三、不同人群肝功能异常表现的特点
(一)儿童
1.新生儿肝功能异常可能表现为生理性黄疸延迟消退,除了黄疸外,还可能出现拒奶、嗜睡等表现。因为新生儿肝脏代谢和解毒功能尚不完善,对各种致病因素更为敏感。例如,一些先天性胆道闭锁的患儿,出生后不久就会出现进行性加重的黄疸,同时伴有生长发育迟缓等情况。儿童肝功能异常时,由于表达能力有限,家长需密切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食欲等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2.对于患有遗传代谢性肝病的儿童,可能有特殊的临床表现,如肝豆状核变性的儿童可能会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震颤、肌张力异常等,同时伴有肝功能异常,需要通过基因检测等手段明确诊断。
(二)老年人
1.老年人肝功能异常时,症状可能不典型。例如,可能仅有乏力、食欲减退等非特异性表现,容易被忽视。因为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这些疾病的症状可能与肝功能异常的表现相互混淆。另外,老年人肝脏储备功能下降,对肝损伤的代偿能力较弱,病情进展可能较为迅速。比如,老年人发生药物性肝损伤时,可能在用药后较短时间内就出现较严重的肝功能异常表现,且恢复相对较慢。
2.老年人肝功能异常常见病因包括药物性肝损伤、慢性肝病进展等。由于老年人用药种类较多,药物性肝损伤的风险相对较高,在用药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肝功能。
(三)女性
1.女性在生理期、妊娠期等特殊时期可能出现肝功能的一些生理性波动,但一般波动幅度较小。例如,妊娠期女性由于肝脏负担加重,可能出现轻度的转氨酶升高等情况,但通常不会有严重的肝功能异常表现。然而,在患有某些肝脏疾病时,女性的表现可能与男性有所不同。比如,自身免疫性肝炎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相对较高,且病情可能具有一定的特点,如可能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2.女性在服用某些药物时,如口服避孕药等,也可能对肝功能产生影响,需要关注用药后的肝功能变化。
(四)男性
1.男性肝功能异常的常见病因包括病毒性肝炎(如乙肝、丙肝等)、酒精性肝病等。长期大量饮酒的男性,酒精性肝病的发病率较高,早期可能仅有轻度的肝功能异常,如转氨酶轻度升高,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肝硬化等严重病变。男性在进行体检时,若发现肝功能异常,需询问饮酒史等情况,以排查酒精性肝病的可能。
2.某些遗传性肝脏疾病在男性中的表现可能更为典型,如遗传性血色病,主要影响男性,可导致肝脏铁沉积、肝功能异常等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