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钠血症可由钠摄入不足、钠丢失过多、体内钠分布异常及特殊人群因素引发。钠摄入不足包括饮食因素(如长期节食、厌食等)和胃肠道消化吸收障碍(如长期腹泻、呕吐等);钠丢失过多涉及肾脏疾病相关(肾小管功能异常、利尿剂使用)和皮肤丢失(大量出汗未及时补钠);体内钠分布异常有稀释性低钠血症(水潴留、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等);特殊人群中婴幼儿因肾脏功能弱、喂养不当或腹泻易发病,老年人因生理衰退、基础疾病风险高,孕妇因妊娠剧吐或代谢变化易患。
一、钠摄入不足
(一)饮食因素
在一些特殊情况或特定人群中,如长期节食、厌食的人群,由于日常饮食中钠的摄入量过少,无法满足机体正常生理需求,就可能引发低钠血症。例如,某些减肥人群过度限制钠盐摄入,若持续时间较长,就容易导致体内钠含量降低。
(二)胃肠道消化吸收障碍
患有严重胃肠道疾病的人群,如长期腹泻、呕吐的患者,会使大量含有钠的消化液丢失,同时胃肠道对钠的吸收功能也受到影响,进而造成钠的摄入不足。比如,急性胃肠炎患者频繁呕吐和腹泻,容易引发低钠血症。
二、钠丢失过多
(一)肾脏疾病相关
1.肾小管功能异常:一些肾脏疾病会影响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功能。例如,慢性间质性肾炎患者,其肾小管结构和功能受到损害,导致钠从尿液中大量丢失,从而引起低钠血症。
2.利尿剂使用:长期或不当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等,会增加肾脏对钠的排泄,使钠排出量增多,若不注意及时补充钠,就容易发生低钠血症。尤其是一些心功能不全患者长期使用利尿剂治疗时,需密切监测钠的水平。
(二)皮肤丢失
大量出汗时,汗液中含有一定量的钠,若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大量出汗而又没有及时补充含钠的液体,就会导致钠随汗液丢失过多,引发低钠血症。比如,长时间进行高强度体力劳动且未及时补水补钠的工人等。
三、体内钠分布异常
(一)稀释性低钠血症
1.水潴留:当机体水潴留情况较为严重时,会导致血钠被稀释,从而出现低钠血症。例如,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肾脏排水功能下降,水在体内潴留,使血液中钠的浓度相对降低。
2.综合征相关:如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SIADH),患者体内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导致水重吸收增加,引起水潴留,进而出现稀释性低钠血症。这种情况可见于一些肺部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患者。
四、特殊人群因素
(一)婴幼儿
婴幼儿的肾脏功能发育尚不完善,对钠的调节能力较弱。如果喂养不当,如奶液浓度过低等,容易导致钠摄入不足;另外,婴幼儿腹泻等疾病也容易造成钠丢失过多,从而引发低钠血症。
(二)老年人
老年人的生理功能逐渐衰退,肾脏对钠的调节功能下降,同时可能存在多种基础疾病,如慢性心力衰竭、慢性肾功能不全等,这些因素都增加了老年人发生低钠血症的风险。例如,患有慢性心力衰竭的老年人,可能因长期使用利尿剂等原因导致钠丢失过多,或者因心功能不全引起水钠代谢紊乱。
(三)孕妇
孕妇在孕期身体代谢发生变化,对钠的需求和调节也有所不同。如果孕妇出现妊娠剧吐,会导致大量钠随呕吐物丢失;另外,孕期血容量增加等因素也可能影响钠的分布,从而增加低钠血症的发生几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