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异常是血浆中脂质成分及含量出现异常涉及血清总胆固醇等指标异常改变,血清总胆固醇过高增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血管病风险,甘油三酯升高关联心血管病等且长期高可引发胰腺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好胆固醇降低不利脂质代谢增疾病易感性,发病因素有遗传、生活方式(高脂高热量饮食、缺乏运动、吸烟酗酒)、疾病状态(糖尿病、甲减)、年龄(中老年易患)、性别(绝经后女性及老年男性血脂异常风险增),特殊人群中儿童青少年有家族史或不良生活方式需关注血脂并保持均衡饮食和适量运动,孕妇血脂异常需遵医嘱调整饮食,老年人群管理需综合考量肝肾功能优先非药物干预用药谨慎。
一、血脂异常的定义
血脂异常是指血浆中脂质成分及含量出现异常状况,主要涉及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指标的异常改变,如TC或TG升高、HDL-C降低等情况均属于血脂异常范畴。
二、主要血脂成分及意义
血清总胆固醇(TC):是衡量血脂水平的关键指标之一,正常范围内对机体代谢等有一定作用,但TC水平过高时,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风险,进而提升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几率。
甘油三酯(TG):其水平升高与心血管疾病等存在关联,长期TG显著升高可能引发胰腺炎等健康问题。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被称作“好胆固醇”,它能将外周组织的胆固醇转运至肝脏进行代谢,对脂质代谢起到积极调节作用,HDL-C水平降低不利于脂质代谢,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易感性。
三、发病因素
遗传因素:部分人群存在家族性高脂血症等遗传倾向,由于基因缺陷等原因,导致机体脂质代谢调节出现异常。
生活方式因素:长期摄入高脂、高热量食物,如过多食用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以及缺乏规律运动,会使脂质摄入过多而消耗不足,容易引发血脂异常;长期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干扰脂质代谢。
疾病状态:某些疾病可影响血脂代谢,例如糖尿病患者因胰岛素分泌或作用异常,常伴随血脂异常;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导致脂质代谢减缓,进而出现血脂异常情况。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人体血脂调节能力逐渐下降,中老年人群相较于年轻人更易出现血脂异常,这与机体代谢功能衰退等因素相关。
性别因素:绝经前女性体内雌激素对脂质代谢有一定保护作用,一般HDL-C水平高于男性;而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血脂异常风险随之增加,男性随年龄增长血脂异常发生率也会逐步上升。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青少年:若有家族遗传病史或长期存在高热量饮食、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需关注血脂情况,建议保持均衡饮食,减少高油高糖食物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等的摄取,同时保证每天进行适量体育活动,如每天至少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以维持正常血脂水平,降低成年后血脂异常的发生风险。
孕妇:血脂异常时需谨慎处理,因盲目用药可能影响胎儿发育,应在医生指导下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来管理血脂,例如适当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控制油脂和糖分的过量摄取,以平稳控制血脂水平,保障自身和胎儿健康。
老年人群:血脂异常管理需综合考量肝肾功能等状况,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手段,如合理规划饮食(遵循低盐、低脂、低糖原则)、适度进行适合自身身体状况的运动(如慢走、太极拳等);若需用药,要谨慎选择,充分评估药物对肝肾功能的影响,根据具体情况在医生专业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