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糖对人体多系统有损害,对血管系统可致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风险升高;对神经系统可引起周围神经病变、自主神经病变;对眼部可致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对肾脏可致糖尿病肾病;对免疫系统可抑制免疫功能致易感染;对妊娠合并高血糖人群的胎儿可产生不良影响,如致胎儿过度生长、发育畸形等。
一、对血管系统的损害
高血糖会使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促进动脉硬化的发生与发展。长期高血糖可导致血管壁增厚、弹性降低,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进而使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几率显著升高。例如,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常伴有高血糖)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较非糖尿病患者明显增加,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比非糖尿病患者快得多,这与高血糖引起的一系列代谢紊乱,如脂质代谢异常等密切相关,高血糖会导致血脂在血管壁沉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二、对神经系统的危害
1.周围神经病变:高血糖会损伤周围神经,引起肢体麻木、刺痛、感觉减退等症状。高血糖状态下,神经细胞的能量代谢紊乱,神经营养因子减少,神经纤维发生变性等病理改变。研究发现,长期高血糖的糖尿病患者中,约有60%-90%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周围神经病变,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导致其肢体运动和感觉功能障碍。
2.自主神经病变:还可能累及自主神经,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如便秘、腹泻交替出现)、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异常(表现为心率变异性改变、直立性低血压等)、泌尿生殖系统功能障碍(如尿失禁、尿潴留等)。自主神经病变的发生与高血糖导致的神经纤维节段性脱髓鞘、轴突变性等有关,使得自主神经对各个器官系统的调节功能失常。
三、对眼部的危害
高血糖可引起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这是导致成人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高血糖会使视网膜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视网膜水肿、出血、渗出,进而导致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纤维组织增生,最终造成视网膜脱离。临床研究显示,糖尿病病程较长且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发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概率较高,随着病情进展,患者的视力会逐渐下降甚至丧失。
四、对肾脏的危害
高血糖可导致糖尿病肾病,早期表现为尿微量白蛋白排泄增加,随着病情进展,逐渐发展为大量蛋白尿、肾功能减退,最终可进展为肾衰竭。其发病机制与高血糖引起的肾小球高滤过、肾血流动力学改变、细胞外基质积聚等有关。长期高血糖使肾小球内高压、高灌注、高滤过,损伤肾小球滤过膜,导致蛋白质漏出增加,同时促进肾脏细胞外基质合成增多,破坏肾小球结构和功能,最终引起肾脏功能的进行性恶化。
五、对免疫系统的危害
高血糖会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使患者更容易发生感染。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真菌等病原体的生长繁殖,同时,高血糖状态下免疫细胞的功能受到影响,如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等的吞噬功能和杀菌能力下降,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免疫活性降低,从而导致患者抗感染能力减弱,容易发生各种感染,如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皮肤感染等,且感染不易控制,病程往往较长。
六、对胎儿的危害(针对妊娠合并高血糖的特殊人群)
妊娠期间出现高血糖(如妊娠糖尿病)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高血糖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引起胎儿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导致胎儿过度生长,增加巨大儿的发生风险;还可能引起胎儿发育畸形、胎儿窘迫、早产、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研究表明,妊娠合并高血糖的孕妇所生新生儿发生各种并发症的概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的孕妇,这是因为高血糖干扰了胎儿的正常代谢和发育过程,影响了多个器官系统的形成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