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容量性低钠血症是机体钠和水同时缺失且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低于135mmol/L、血浆渗透压低于280mOsm/L伴细胞外液量减少的病理状态,常见病因有胃肠道、肾性、皮肤失液等;临床表现有脱水表现(按程度分轻中重)和低钠相关表现(如神经系统症状)及不同病因相关表现;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清钠、血浆渗透压、尿液检查等;诊断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需与高容量性、等容量性低钠血症鉴别
一、定义与病因
低容量性低钠血症是指机体钠和水同时缺失,但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浓度低于135mmol/L,血浆渗透压低于280mOsm/L,同时伴有细胞外液量减少的一种病理状态。其常见病因包括胃肠道失液(如大量呕吐、腹泻、胃肠引流等)、肾性失钠(如长期应用利尿剂、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皮肤失液(如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等)等。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人群可能因不同原因引发该病症,例如老年人群因皮肤水分调节功能下降、肾功能减退等更易在大量出汗或使用利尿剂后发生;有胃肠道疾病病史的人群则可能因胃肠道失液而出现相关情况。
二、临床表现
(一)一般表现
1.脱水表现:根据脱水程度可分为轻、中、重度。轻度脱水时,患者可有口渴、尿少等表现,失水量约为体重的2%-4%;中度脱水时,除上述症状外,可出现皮肤弹性减退、眼窝凹陷、乏力等,失水量约为体重的4%-6%;重度脱水时,患者可出现循环衰竭表现,如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尿量极少甚至无尿等,失水量超过体重的6%以上。不同年龄人群对脱水的耐受和表现有所不同,儿童由于机体代偿能力相对较弱,脱水症状可能更为明显且进展更快。
2.低钠相关表现:血清钠降低可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水分向细胞内转移,引起脑细胞水肿,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头晕、嗜睡、神志淡漠、甚至昏迷等。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神经系统表现差异较大,儿童可能还会出现惊厥等表现。
(二)不同病因相关表现
若为胃肠道失液引起的低容量性低钠血症,除上述脱水及低钠表现外,还可伴有原发病的表现,如呕吐患者可有频繁呕吐胃内容物等表现;肾性失钠引起者,可伴有肾脏疾病相关表现,如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患者可有色素沉着等表现;皮肤失液引起者,可伴有烧伤创面、大量出汗等相关表现。
三、实验室检查
(一)血清钠
血清钠浓度低于135mmol/L是诊断低容量性低钠血症的重要依据。
(二)血浆渗透压
血浆渗透压低于280mOsm/L。
(三)尿液检查
尿量减少,尿钠含量因病因不同而异,胃肠道失液等非肾性因素引起者,尿钠含量通常较低;肾性失钠引起者,尿钠含量可升高。
(四)其他检查
根据病因可能还需进行其他相关检查,如肾上腺皮质功能检查、胃肠道相关检查等,以明确病因。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等人群,实验室检查的具体解读需结合其自身特点,例如儿童的肾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在解读相关指标时需考虑其生理差异。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根据病史(如失水、失钠的相关病史)、临床表现(脱水表现及低钠相关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血清钠、血浆渗透压等)可明确诊断。在诊断过程中需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失水、失钠的原因、时间、程度等,同时结合不同人群的特点进行综合判断。
(二)鉴别诊断
需与高容量性低钠血症、等容量性低钠血症等进行鉴别。高容量性低钠血症患者多有体内水潴留的情况,如肾功能衰竭、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其特点是体液总量增多,血清钠降低,但水肿明显;等容量性低钠血症患者体液总量基本正常,主要是由于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等原因导致水钠潴留,血清钠降低,但无明显脱水或水肿表现。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及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查等可进行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