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痔疮
怀孕期间,随着胎儿的生长,子宫逐渐增大,会压迫下腔静脉,导致静脉回流受阻,从而使直肠下端和肛管的静脉丛淤血、扩张,形成痔疮。当痔疮表面的黏膜发生破损时,就会出现便血,便血通常为鲜红色,多在排便后出现,有时呈点滴状,严重时可呈喷射状。
2、肛裂
孕期女性由于活动量相对减少,胃肠蠕动减慢,容易发生便秘。干结的大便在排出时容易损伤肛管皮肤,导致肛裂。肛裂引起的便血一般量较少,颜色鲜红,常伴有排便时肛门剧烈疼痛,疼痛呈周期性,排便时疼痛加剧,便后数分钟可缓解,随后又因肛门括约肌痉挛而再次疼痛,可持续数小时。
3、消化道疾病
孕妇若本身患有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上消化道疾病,可能因溃疡面出血,血液随粪便排出,导致便血。这种便血颜色多为黑色或柏油样便。此外,肠道息肉、炎症性肠病等下消化道疾病也可能引起便血,肠道息肉的便血通常为间断性少量便血,颜色鲜红;炎症性肠病除了便血外,还可能伴有腹痛、腹泻、黏液便等症状。
4、全身性疾病
某些全身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可导致孕妇凝血功能障碍,从而引起便血。这类便血可能同时伴有皮肤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其他部位的出血症状。
需要注意,一旦怀疑患有全身性疾病,孕妇需立即到医院进行全面的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检查项目。确诊后,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可能需要多学科协作,如血液科、妇产科等共同制定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