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的传播媒介主要是鼠类和蚤类,鼠类中黄胸鼠、褐家鼠、黑线姬鼠等是重要宿主,人类接触感染鼠疫的鼠类或其排泄物可能被感染,蚤类可使鼠疫杆菌长期存活并通过叮咬传播,生活在有鼠类和蚤类滋生环境的人群感染风险高,需注意相关防护。
鼠类:
家鼠中的黄胸鼠、褐家鼠等,野鼠中的黑线姬鼠等都是鼠疫杆菌的重要宿主。鼠类通过携带鼠疫杆菌,在鼠群中传播鼠疫,当人类接触到感染鼠疫的鼠类或其排泄物时,就有可能被感染。例如,在一些鼠类密集且卫生条件较差的环境中,鼠类身上的鼠疫杆菌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或通过其活动污染周围环境,进而传播给人类。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都可能因接触感染鼠疫的鼠类而面临风险,生活在鼠类密集区域、有接触鼠类及其环境习惯的人群风险更高。对于有鼠类接触史的人群,需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如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等疑似鼠疫症状应及时就医。
蚤类:
蚤类是鼠疫传播的重要媒介生物。鼠疫杆菌在鼠蚤体内可长期存活,并能通过蚤的叮咬传播给其他动物和人类。当蚤吸食了感染鼠疫的鼠血后,鼠疫杆菌在蚤的前胃内大量繁殖,形成菌栓,堵塞前胃。当蚤再次叮咬健康宿主时,血液无法顺畅流入宿主体内,反而将含有鼠疫杆菌的前胃内的血液回流到宿主体内,从而使宿主感染鼠疫。蚤类在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中都可能成为传播媒介,生活在有鼠类和蚤类滋生环境中的人群,被蚤叮咬感染鼠疫的风险增加。例如在鼠类栖息的洞穴周围,蚤类活动频繁,接触这些蚤类的人群就容易通过蚤的叮咬而感染鼠疫。对于生活在此类环境的人群,应注意做好防蚤措施,如穿着长袖衣物、使用驱虫剂等,以减少被蚤叮咬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