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3-08-01
8401次浏览
鼠疫是甲类传染病。
鼠疫是鼠疫耶尔森菌借鼠蚤传播为主的烈性传染病,系广泛流行于野生啃齿动物间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淋巴结肿痛、出血倾向、肺部炎症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鼠疫属于甲类传染病。对此类传染病发生后报告疫情的时限,对病人、病原携带者的隔离、治疗方式以及对疫点、疫区的处理等,均强制执行。
鼠疫起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传染性强、传播迅速。特别是败血性鼠疫和肺鼠疫,如果不加治疗,病死率为30%至100%。鼠疫潜伏期较短,一般为1至6天,多为2至3天,个别病例可达8至9天。
鼠疫的主要传播途径有3种:
1.蚤叮咬的传播方式为鼠-蚤-人,即跳蚤叮咬病鼠后再叮咬人,或剥取染疫旱獭皮或剥食其它染疫动物,此类传播方式常引起腺鼠疫。
2.呼吸道感染方式为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即健康人吸入带有鼠疫菌的飞沫而感染。
3.经皮肤传播方式较少见,可因接触剥食染疫动物的皮、肉或猎捕、剥食染疫旱獭而感染,或因接触病人的脓血或痰而感染,通过这种方式传播的通常是败血型鼠疫。
温馨提示:鼠疫可防可治,预防接种是最主要的预防措施之一。在流行地区不要接触、剥食野生动物,避免与患有鼠疫的病人密切接触,若怀疑自己与病例有过接触,可以进行自我观察,一旦出现发热、寒战、淋巴结疼痛、咳嗽、咳血或出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旅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