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萎缩常见症状有认知功能障碍(近事远事记忆减退、计算力判断力下降)、运动功能异常(步态不稳、肢体僵硬、动作迟缓)、精神行为改变(性格改变、出现幻觉妄想等),且脑萎缩通常无法自愈,由衰老、神经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等病因致脑组织不可逆损伤病情持续进展需针对病因医疗干预不能自愈。
一、脑萎缩的常见症状
(一)认知功能障碍
1.记忆力减退:早期多表现为近事记忆减退,例如忘记刚刚发生的事件、对话内容等,随着病情进展可累及远事记忆,严重时可能对自身基本信息(如姓名、年龄等)也遗忘。2.计算力下降:难以完成简单的计算,如不能准确计算购物时的账目等。3.判断力减退:对事物的判断能力下降,比如难以正确判断风险等。
(二)运动功能异常
1.步态不稳:走路时步伐紊乱、摇晃,容易绊倒,严重者需借助辅助器具行走。2.肢体僵硬:肢体肌肉张力增高,活动不灵活,如穿衣、扣纽扣等精细动作困难。3.动作迟缓:做动作的速度减慢,比如从座椅起身、转身等动作变得迟缓。
(三)精神行为改变
1.性格改变:原本性格开朗的人可能变得孤僻、淡漠,原本温和的人可能变得暴躁、易怒等。2.精神症状:可出现幻觉(如看到不存在的物体等)、妄想(如坚信自己被迫害等)等情况。
二、脑萎缩能否自愈
脑萎缩通常无法自愈。脑萎缩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脑组织体积缩小,常见原因包括衰老(生理性脑萎缩,但一般程度较轻且不影响正常生活功能,若出现病理性改变则非自愈范畴)、神经系统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会逐步引起脑萎缩进行性加重;帕金森病也可伴随脑萎缩进展)、脑血管疾病(如脑梗死、脑出血等导致局部脑组织受损,进而引发脑萎缩且病情持续发展)等。这些病因是持续存在并导致脑组织不可逆损伤的,病情会随着时间逐渐进展,不存在自行恢复正常的情况,需要针对具体病因进行医疗干预来延缓病情进展等,但无法实现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