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可能引起发烧,原因包括中枢性发热(累及下丘脑致体温调节紊乱,低热或中等度热,无感染指标明显异常)、吸收热(脑梗死病灶吸收致炎症反应发热,热度多不高,随病灶吸收渐恢复)、感染性发热(长期卧床等致肺部、泌尿系统等感染,伴相应感染症状及感染指标异常);不同年龄脑梗死患者发烧需特备关注,处理时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如中枢性发热物理降温,感染性发热明确感染源前先物理降温等,避免低龄儿童不恰当退热。
吸收热:脑梗死病灶在吸收过程中可引起吸收热。脑梗死发生后,坏死的脑组织被吸收,机体对坏死物质产生炎症反应,进而导致发热。吸收热一般热度不会太高,多在38℃以下,且随着脑梗死病灶的逐渐吸收,体温可逐渐恢复正常。不同部位和大小的脑梗死病灶引起吸收热的情况有所差异,一般来说,较大范围脑梗死病灶引起吸收热的持续时间可能相对较长,但总体多在数天内缓解。
感染性发热:脑梗死患者由于长期卧床、肢体活动受限等原因,容易发生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例如,长期卧床的脑梗死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容易滋生细菌引发肺部感染;女性脑梗死患者如果存在导尿等情况,还可能增加泌尿系统感染的风险。感染性发热通常伴有相应感染部位的症状,如肺部感染可出现咳嗽、咳痰、胸痛等,泌尿系统感染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同时血常规等感染指标会有异常,如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等。
对于不同年龄的脑梗死患者,若出现发烧情况需特别关注。儿童脑梗死相对罕见,但一旦发生,出现发烧时更要谨慎处理,因为儿童的体温调节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且免疫力相对较低,感染等情况可能进展较快。女性脑梗死患者在关注脑梗死本身病情的同时,要注意女性特殊生理时期可能对发热情况的影响以及感染发生的特殊风险。有基础病史的脑梗死患者,如本身有糖尿病等基础病,发生感染性发热时,由于基础病的存在,病情可能更容易加重,需要更加密切监测和积极处理。在处理脑梗死患者发烧时,首先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如对于中枢性发热,可通过物理降温等方式尝试控制体温;对于感染性发热,在明确感染部位和病原体前,先进行对症的物理降温等处理,同时积极查找感染源。但要避免低龄儿童使用不恰当的退热方式或药物,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