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前需评估产妇完善相关检查、进行皮肤准备、术前6-8小时禁食4小时禁水,手术时选择合适麻醉后逐层切开腹壁进入腹腔,在子宫下段切开子宫取出胎儿处理胎盘后逐层缝合,术后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护理伤口、鼓励早期活动、观察泌乳情况并针对特殊人群加强相关监测。
一、术前准备
1.产妇评估:术前需完善相关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传染病筛查等,同时通过超声等检查评估胎儿大小、胎位、胎盘位置等情况,综合判断剖宫产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2.皮肤准备:术前1日进行腹部皮肤清洁消毒,范围需包括耻骨联合上至剑突下,两侧至腋中线,清除毛发等污垢。
3.禁食禁水:一般于术前6~8小时开始禁食,4小时开始禁水,以防止术中呕吐引起误吸。
二、手术步骤
1.麻醉:根据产妇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常见为硬膜外麻醉。麻醉起效后,产妇取仰卧位,略向左侧倾斜以减少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
2.切开腹壁: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筋膜等腹壁各层组织,逐层分离至腹腔。
3.进入腹腔:推开膀胱等组织,暴露子宫下段,用生理盐水擦拭腹腔,保护周围组织避免污染。
4.切开子宫:在子宫下段选择合适位置,纵向或横向切开子宫肌层,进入宫腔。
5.取出胎儿:迅速娩出胎儿,清理胎儿口鼻分泌物,进行Apgar评分等初步评估。
6.处理胎盘:待胎儿娩出后,牵拉脐带协助胎盘娩出,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必要时进行宫腔探查。
7.缝合子宫和腹壁:逐层缝合子宫肌层和腹壁各层组织,关闭腹腔。
三、术后注意事项
1.生命体征监测:术后需密切监测产妇的体温、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观察阴道出血情况。
2.伤口护理:保持腹部伤口清洁干燥,定期换药,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
3.早期活动:鼓励产妇术后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胃肠蠕动恢复,预防肠粘连等并发症,同时有助于恶露排出及体力恢复,但活动需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
4.泌乳观察:产后需关注产妇泌乳情况,可通过让新生儿吸吮乳头等方式刺激乳汁分泌,指导正确的母乳喂养姿势。
5.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对于合并妊娠合并症(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糖尿病等)的产妇,术后需加强相关指标监测,如血压、血糖等,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高龄产妇术后恢复相对较慢,需更密切观察伤口愈合及身体恢复情况,适当延长住院观察时间;有多次剖宫产史的产妇,需警惕子宫破裂等风险,术后加强子宫复旧及腹部情况的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