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神经肌肉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肉无力和极易疲劳,活动后症状加重,休息和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后症状减轻,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女性多于男性。
1.部分或全身骨骼肌肉无力:
波动性:肌无力可呈现晨轻暮重的波动现象,即肌无力于下午或傍晚劳累后加重,晨起或休息后减轻。
易疲劳性:患者在活动后,肌肉无力症状明显加重,休息后可缓解。
累及肌群:重症肌无力可累及眼外肌、咀嚼肌、吞咽肌、喉肌、呼吸肌等,出现上睑下垂、复视、咀嚼无力、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声音嘶哑、呼吸困难等症状。
2.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有效:胆碱酯酶抑制剂是重症肌无力的一线治疗药物,如溴吡斯的明,可通过抑制胆碱酯酶活性,增加乙酰胆碱的作用,缓解肌肉无力症状。
3.自身抗体阳性:重症肌无力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到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抗横纹肌抗体等自身抗体。
4.电生理检查:重复神经电刺激、单纤维肌电图等电生理检查可协助诊断重症肌无力。
5.胸腺影像学检查:部分重症肌无力患者可合并胸腺瘤或胸腺增生,胸部CT或MRI等检查有助于发现胸腺病变。
需要注意的是,重症肌无力的症状多样,部分患者可能仅表现为眼外肌受累,而无全身骨骼肌肉无力症状。此外,重症肌无力的症状还可能与其他疾病相似,如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肉毒毒素中毒等。因此,对于出现肌肉无力症状的患者,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重症肌无力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胸腺切除术、免疫球蛋白治疗等。药物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常用的药物有胆碱酯酶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胸腺切除术适用于合并胸腺瘤或胸腺增生的患者,免疫球蛋白治疗适用于病情严重或危象患者。此外,患者还需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感染,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对于重症肌无力患者,以下是一些温馨提示:
1.定期复查:患者应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避免诱因:重症肌无力患者应避免感染、过度劳累、精神紧张、妊娠、分娩等诱因,以免加重病情。
3.饮食指导:患者应注意饮食营养,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
4.运动指导:患者可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以增强体质,但应避免过度劳累。
5.心理护理:重症肌无力患者可能因疾病而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家属应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帮助其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总之,重症肌无力是一种可治疗的疾病,患者应及时就医,遵医嘱治疗,同时注意日常生活管理,保持良好的心态,以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