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产评估涵盖产力(区分原发与继发宫缩乏力及观察宫缩对宫颈扩张和胎先露下降的作用)、产道(骨产道经内外测量评估,软产道查有无畸形等梗阻)、胎儿(超声了解大小、胎位、有无窘迫)、精神心理因素(关注孕妇心理并疏导支持);产程中处理为宫缩乏力用缩宫素加强产力且监测,胎位异常尝试体位调整等纠正,胎儿窘迫吸氧等并加快分娩;剖宫产指征分绝对(骨盆狭窄等)和相对(试产不顺利),处理需术前准备、术中规范及术后护理;特殊人群中既往剖宫产史要评估子宫瘢痕,高龄孕妇密切监测产程,肥胖孕妇需谨慎评估及充分术前准备。
一、难产的评估
1.产力评估:通过产程图监测子宫收缩的强度、频率、节律,区分原发性宫缩乏力(产程开始即出现宫缩乏力)与继发性宫缩乏力(产程进展中出现宫缩乏力),观察宫缩能否有效促使宫颈扩张和胎先露下降。
2.产道评估:
骨产道:通过骨盆外测量(如髂棘间径、髂嵴间径、坐骨结节间径等)及骨盆内测量判断骨盆各径线是否正常,评估骨产道是否存在狭窄等异常。
软产道:检查宫颈、阴道、会阴等软产道组织有无畸形、瘢痕、肿瘤等梗阻因素。
3.胎儿评估:利用超声等检查了解胎儿大小(如双顶径、腹围等)、胎位(如头位异常、臀位、横位等)、有无胎儿窘迫征象(如胎心异常、羊水胎粪污染等)。
4.精神心理因素评估:关注孕妇心理状态,紧张焦虑可能影响产程进展,需及时给予心理疏导与支持。
二、产程中的处理
1.加强产力:若为宫缩乏力,可根据情况使用缩宫素等药物(仅提及药物名称)加强宫缩,但需密切监测宫缩频率、强度及胎心变化。
2.纠正胎位:对于胎位异常(如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可尝试通过产妇体位调整(如侧卧位)、助产手法(如旋转胎头)等方法纠正胎位,促进胎头下降及内旋转。
3.处理胎儿窘迫:若出现胎儿窘迫征象(如胎心异常、羊水Ⅲ度污染等),需尽快采取措施,如给予产妇吸氧、改变体位等,必要时加快分娩进程,如加速第二产程进展。
三、剖宫产指征及处理
1.剖宫产指征:
绝对指征:骨盆明显狭窄、软产道严重畸形或梗阻、胎儿过大估计阴道分娩困难、胎位异常为横位等。
相对指征:经试产进展不顺利(如产程延长、胎头下降停滞等)。
2.剖宫产处理:决定行剖宫产时,需做好术前准备(包括麻醉、输血等),术中严格遵循手术操作规范,确保母婴安全。术后注意产妇伤口护理、子宫复旧情况,及新生儿的呼吸、体温、肤色等观察。
四、特殊人群考虑
1.既往有剖宫产史孕妇:再次分娩时需评估子宫瘢痕情况,判断阴道试产的安全性,若存在子宫瘢痕破裂高风险等情况,需谨慎选择分娩方式。
2.高龄孕妇:难产风险相对增加,需更密切监测产程进展,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3.肥胖孕妇:产道评估及胎儿评估需更谨慎,可能需要更充分的术前准备,以降低分娩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