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护理需从病情观察、一般护理、饮食护理、并发症预防护理和心理护理等方面进行。病情观察包括意识状态、神经系统体征、生命体征;一般护理有体位、休息活动、呼吸道护理;饮食要营养均衡并控制危险因素相关摄入;预防并发症如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压疮;关注不同年龄患者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
一、病情观察
1.意识状态:密切观察患者意识水平的变化,如意识障碍程度的改变可能提示脑梗死病情的进展或变化,不同年龄、病史的患者意识变化表现可能有所不同,例如老年患者可能本身基础认知功能有一定减退,脑梗死时意识变化可能更难早期察觉。
2.神经系统体征:留意患者肢体运动、感觉功能等神经系统体征,如肢体肌力的变化、有无感觉异常等,不同年龄患者的神经系统代偿能力不同,小儿脑梗死与成人表现可能有差异,小儿可能更易出现运动发育倒退等情况。
3.生命体征:监测体温、血压、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血压异常波动可能影响脑梗死患者的脑血流灌注,不同年龄患者对血压变化的耐受不同,老年人血压调节功能相对较弱。
二、一般护理
1.体位护理: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体位,如病情稳定者可抬高床头15°-30°,利于脑部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对于偏瘫患者,应保持肢体功能位,预防关节挛缩和畸形,不同年龄患者的体位摆放需考虑其生长发育或身体特点,小儿需注意肢体摆放的舒适性与正常发育。
2.休息与活动:保证患者充足休息,病情允许时鼓励适当活动,早期在床上进行肢体被动活动,预防肌肉萎缩和静脉血栓形成,活动量需根据患者病情和身体状况调整,老年患者活动应循序渐进。
3.呼吸道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拍背,鼓励患者咳嗽咳痰,必要时进行吸痰等操作,对于有肺部基础疾病或年龄较大的患者,更要注意呼吸道管理,预防肺部感染。
三、饮食护理
1.营养均衡:给予富含蛋白质、维生素、膳食纤维的清淡饮食,保证足够营养摄入,根据患者吞咽功能情况调整饮食质地,如有吞咽困难需给予鼻饲等方式保证营养供给,不同年龄患者的饮食营养需求不同,小儿脑梗死患者需保证生长发育所需营养。
2.控制危险因素相关饮食: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脑梗死患者,需控制钠盐、糖分摄入,遵循相应基础疾病的饮食要求,如高血压患者需低盐饮食等。
四、并发症预防护理
1.肺部感染:如上所述加强呼吸道护理,定期更换体位,鼓励有效咳嗽等,对于长期卧床患者,要注意保持会阴部清洁,预防泌尿系统感染相关的间接影响,同时注意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减少细菌滋生。
2.深静脉血栓:早期进行肢体被动活动、按摩等,促进血液循环,对于高龄、长期制动等高危患者,可使用弹力袜等辅助预防,注意观察肢体有无肿胀、疼痛等深静脉血栓迹象。
3.压疮:定时为患者翻身,一般每2小时翻身一次,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对于骨隆突处可使用减压设施,根据患者皮肤状况选择合适的护理用品,如皮肤易出汗患者需保持局部干爽。
五、心理护理
关注患者心理状态,脑梗死患者常因肢体功能障碍等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尤其是年轻患者可能因突然的疾病打击心理压力更大,要及时给予心理支持,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配合康复治疗等,不同年龄患者的心理特点不同,需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沟通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