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的原因并非“宫寒”,在现代医学中,痛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痛经主要与子宫内膜合成释放的前列腺素致子宫平滑肌过强收缩、缺血缺氧有关,个体差异、生活方式也有影响;继发性痛经多由盆腔器质性疾病引起,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慢性炎症、生殖道畸形等。特殊人群方面,青春期女性要排除生殖道畸形,严重疼痛勿自行服药;有生育需求女性若进行性加重痛经需警惕影响受孕疾病并积极治疗;绝经过渡期女性痛经可能由多种疾病甚至恶性肿瘤引起,应及时就医检查。
一、痛经的原因并非“宫寒”
“宫寒”是中医概念,在现代医学中并无“宫寒”导致痛经的科学依据。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其原因主要基于现代医学研究和临床验证。
1.原发性痛经:主要与子宫内膜合成和释放的前列腺素有关。女性月经期间,子宫内膜会合成并释放前列腺素,其中前列腺素F2α和前列腺素E2含量增加是导致原发性痛经的主要原因。这些前列腺素会引起子宫平滑肌过强收缩、血管痉挛,造成子宫缺血、缺氧状态,从而出现痛经症状。研究表明,有原发性痛经的女性,其月经血中前列腺素含量较无痛经女性明显升高。此外,个体差异如痛阈较低、对疼痛过分敏感、焦虑、恐惧、紧张等不良情绪,也可能使疼痛阈值降低,加重痛经症状。同时,生活方式因素也有影响,长期久坐、缺乏运动、过度劳累、经期不注意保暖等,可能影响盆腔血液循环,加重痛经。
2.继发性痛经:多由盆腔器质性疾病引起。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膜细胞本该生长在子宫腔内,但由于子宫腔经输卵管与盆腔相通,内膜细胞可由输卵管进入盆腔异位生长,在一些异常的位置出血后,就会产生疼痛。有研究统计,约80%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痛经,且疼痛程度多随病程进展而加剧。
子宫腺肌病:主要由子宫肌层内的异位内膜腺体充血、周期性出血导致的痛经。患者子宫多呈均匀性增大,子宫肌层内的异位内膜腺体充血、周期性出血,这种出血无法像月经血一样流出体外,积聚在子宫肌层内,刺激周围平滑肌细胞增生、肥大,导致子宫收缩异常,引起痛经。
盆腔慢性炎症:炎症状态下,盆腔组织充血、水肿,在月经期时,由于盆腔进一步充血,炎症刺激周围神经,从而引发或加重痛经症状。
生殖道畸形:如处女膜闭锁、阴道斜隔综合征等,经血流出不畅,积聚在生殖道内,导致子宫及阴道内压力增高,引起痛经。
二、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青春期女性:青春期女性生殖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出现痛经症状首先要排除生殖道畸形等疾病。若为原发性痛经,除了改善生活方式,如注意经期保暖、适当运动等,若疼痛严重影响生活和学习,应及时就医,不要自行随意服用止痛药,避免掩盖病情。同时,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帮助孩子缓解因痛经带来的焦虑情绪。
2.有生育需求女性:对于有生育需求的女性,若出现进行性加重的痛经,要高度警惕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等疾病,这些疾病可能影响受孕。应及时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并积极治疗,避免延误病情影响生育功能。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要与医生充分沟通,选择对生育功能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案。
3.绝经过渡期女性:此阶段女性出现痛经,可能是由于激素水平波动导致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等疾病引起,也可能是一些妇科恶性肿瘤的早期表现。因此,一旦出现痛经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包括妇科超声、肿瘤标志物等检查,以排除严重疾病的可能。绝经过渡期女性可能同时伴有其他更年期症状,要注意调整心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