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需密切观察产妇生命体征,保持剖宫产切口清洁干燥并观察有无异常,妥善固定尿管保持通畅观察尿液情况,术后6小时内禁食水6小时后渐进清淡到正常饮食,去枕平卧6小时后头偏一侧6小时后取半卧位,评估疼痛用合适方法缓解,早期床上活动术后24小时可下床活动,观察恶露颜色量气味,尽早协助新生儿吸吮乳头指导正确哺乳姿势,高龄产妇加强巡视鼓励早期活动,肥胖产妇严格切口护理,合并妊娠合并症产妇监测血糖合理控食确保母婴安全。
一、术后生命体征监测
密切观察产妇血压、心率、呼吸及体温变化,剖宫产术后产妇易出现生命体征波动,需每0.5-1小时监测1次,若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因术后出血、感染等可能导致生命体征异常。
二、切口护理
保持剖宫产切口清洁干燥,术后每日用碘伏等消毒剂按无菌操作原则消毒切口,观察切口有无红肿、渗液、渗血等情况,一般术后2-3天换药,若产妇为肥胖、糖尿病等高危人群,更需加强切口观察,防止切口感染,因这类人群切口愈合风险较高。
三、尿管护理
术后尿管妥善固定,保持尿管通畅,观察尿液颜色、量及性质,正常尿液为淡黄色、清晰,若尿液混浊、血尿或量少需及时处理,一般术后24-48小时拔除尿管,拔管前需夹闭尿管训练膀胱功能,拔管后鼓励产妇多饮水并协助其尽早排尿,预防尿潴留,尤其对于高龄、产后疲劳等产妇,尿潴留风险增加。
四、饮食护理
术后6小时内禁食水,6小时后可进清淡流质饮食,如米汤等,逐渐过渡到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半流质及正常饮食,保证营养均衡,促进身体恢复,例如可进食鸡蛋羹、蔬菜粥等,蛋白质有助于切口愈合,维生素利于机体代谢,但需避免进食产气食物,以防腹胀。
五、体位护理
术后去枕平卧6小时,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6小时后可采取半卧位,利于恶露引流及减轻腹部张力、缓解疼痛,不同体位对产妇恢复影响不同,半卧位还可降低盆腔感染风险。
六、疼痛护理
评估产妇疼痛程度,可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等,若疼痛影响休息及恢复,遵医嘱给予止痛措施,同时可采用心理疏导、音乐疗法等非药物方法缓解疼痛,对于剖宫产术后疼痛敏感的产妇,非药物干预尤为重要,能提升产妇舒适度。
七、活动指导
术后早期鼓励产妇床上翻身、四肢活动,促进胃肠蠕动及血液循环,预防粘连,术后24小时可在他人协助下下床活动,活动时注意保护切口,避免牵拉,活动量逐渐增加,高龄产妇、合并基础疾病产妇活动需循序渐进,防止因体力不支发生意外。
八、恶露观察
观察恶露的颜色(产后3天内为血性恶露,之后逐渐转为浆液性、白色恶露)、量及气味,正常恶露有血腥味但无臭味,若恶露量多、持续时间长或有臭味,提示可能存在宫腔感染、胎盘胎膜残留等情况,需及时告知医生。
九、母乳喂养指导
产后尽早协助新生儿吸吮乳头,刺激乳汁分泌,指导产妇正确哺乳姿势,如环抱式等,帮助新生儿有效含接乳头,同时鼓励产妇坚持母乳喂养,建立母乳喂养信心,对于初产妇,可能存在哺乳技巧不熟练等问题,需耐心指导。
十、特殊人群护理要点
高龄产妇:术后恢复相对缓慢,需加强巡视,密切观察切口愈合及生命体征,鼓励早期活动但避免过度劳累,因高龄产妇身体机能下降,恢复能力减弱。
肥胖产妇:切口感染风险高,更需严格切口护理,保持切口周围皮肤清洁,控制体重相关因素,如饮食管理等,预防切口并发症。
合并妊娠合并症产妇:如合并糖尿病,需监测血糖,合理控制饮食,在血糖允许范围内保证营养摄入,同时控制基础疾病对剖宫产恢复的影响,确保母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