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脑萎缩会引发多方面问题。认知功能减退表现为记忆力下降,尤其近期记忆受损,语言能力障碍如找词困难、表达不流畅等,执行功能下降致复杂任务执行困难;运动功能障碍体现为平衡能力变差易摔倒,肢体协调性降低,精细动作笨拙;精神行为异常包括情绪波动如易激动、焦虑等,人格改变如淡漠、行为举止异常;日常生活能力下降,自我照料困难,社交活动受限。温馨提示,有高血压等慢性病老人应控制指标,生活上保持规律作息、适度锻炼、戒烟限酒,家属及照料者要多关爱老人,关注其状态变化并及时就医。
一、认知功能减退
1.记忆力下降:老年人脑萎缩易引发记忆力减退,尤其是近期记忆力受损明显。研究显示,脑萎缩致海马体等与记忆相关脑区萎缩,影响神经递质传递及神经元间联系。例如,老人可能刚做过的事就忘记,对近期发生的人名、地名等记忆模糊,给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如忘记关煤气、出门忘带钥匙等。
2.语言能力障碍:可表现为找词困难,想说某个词却一时想不起来;语言表达不流畅,句子结构混乱;理解能力下降,对复杂语句理解困难。这是因为脑萎缩影响了大脑语言中枢,如布洛卡区、韦尼克区等,这些区域萎缩使语言信息处理和表达功能受影响。
3.执行功能下降:执行功能指计划、组织、决策等高级认知能力。脑萎缩老人在执行复杂任务时会出现困难,如规划一次旅行,难以安排行程、预订酒店等。大脑额叶萎缩与执行功能障碍密切相关,额叶负责高级认知调控,萎缩后导致调控能力下降。
二、运动功能障碍
1.平衡能力变差:脑萎缩会影响小脑等维持平衡的脑区,小脑对调节肌肉张力、维持身体平衡和协调运动至关重要。当小脑发生萎缩,老人平衡感下降,行走时易摇晃,增加摔倒风险。研究表明,脑萎缩老人摔倒发生率比正常老人高,而摔倒易致骨折等严重后果,影响生活质量和健康。
2.肢体协调性降低:大脑运动中枢及传导通路因脑萎缩受影响,导致肢体协调性变差。老人进行精细动作时,如系扣子、拿筷子等会变得笨拙,动作迟缓且不准确。这是由于神经信号传递异常,肌肉无法精准接收大脑指令完成动作。
三、精神行为异常
1.情绪波动:老人可能出现情绪不稳定,易激动、焦虑、抑郁等。脑萎缩影响大脑边缘系统,这是调节情绪的重要区域,萎缩后导致神经递质失衡,如血清素、多巴胺等分泌异常,引发情绪障碍。例如,原本性格温和的老人可能变得脾气暴躁,或无故悲伤、情绪低落。
2.人格改变:部分老人会出现人格改变,如变得淡漠、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或行为举止不符合以往性格特点。大脑额叶与人格形成和维持有关,额叶萎缩会破坏人格相关神经环路,造成人格改变。
四、日常生活能力下降
1.自我照料困难:因认知、运动功能减退,老人在穿衣、洗漱、进食等自我照料方面出现困难。如不能正确搭配衣服,洗漱动作缓慢或无法完成,进食时不能准确使用餐具等。
2.社交活动受限:认知和精神行为改变使老人参与社交活动意愿降低,与他人交流存在障碍,逐渐退出社交圈子,进一步影响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五、温馨提示
1.对于本身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老人:这些疾病会加速脑萎缩进程,应严格遵医嘱控制血压、血脂、血糖,定期体检,监测指标变化。因为高血压会损伤脑血管,高血脂易致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引发的微血管病变都对大脑供血和神经细胞有不良影响。
2.生活方式方面:保持规律作息,充足睡眠有助于大脑恢复和神经细胞修复。适度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大脑供血。戒烟限酒,吸烟会使脑血管收缩,减少脑供血,过量饮酒损害神经细胞。
3.家属及照料者:要给予老人更多耐心和关爱,鼓励他们参与力所能及的活动,锻炼认知和运动功能。密切关注老人身体和精神状态变化,若出现症状加重或异常行为,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