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脑萎缩会引发认知功能障碍、运动功能障碍、精神行为异常及其他症状,如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认知障碍;步态异常、肢体震颤等运动障碍;情绪不稳定、人格改变等精神行为异常;智能减退、语言障碍等其他症状,且这些症状与脑萎缩影响相关脑区及老年人自身状况、基础疾病、生活方式等有关。
一、认知功能障碍
1.记忆力减退:老年脑萎缩患者早期可能出现近记忆力减退,例如忘记刚刚发生的事情、遗忘熟悉物品的放置位置等,随着病情进展,远记忆力也会受到影响,难以回忆起过去的经历。这是因为脑萎缩导致负责记忆功能的脑区结构和功能受损,影响了记忆信息的编码、存储和提取过程。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缺乏脑力活动可能会加重记忆力减退的程度,而有良好认知训练习惯的老年人相对受影响较轻。对于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导致脑萎缩的患者,控制好基础疾病对延缓记忆力减退至关重要。
2.注意力不集中:患者很难长时间保持注意力专注,容易分散,在进行阅读、交谈等活动时难以集中精力。脑萎缩使得大脑的神经传导和信息处理能力下降,影响了注意力相关脑区的正常功能。年龄增长本身也会使注意力调控能力有所下降,而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长期熬夜、吸烟酗酒等会进一步加重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有脑血管病史的老年人发生脑萎缩后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可能更为明显。
二、运动功能障碍
1.步态异常:常见的有步态蹒跚、步幅变小、行走不稳等。脑萎缩影响了锥体系、锥体外系等与运动调控相关的神经结构,导致运动协调性下降。老年人生理机能本身有所衰退,肌肉力量减弱、平衡能力降低,若存在脑萎缩则会使步态异常更加明显。一些有帕金森病史或脑梗死病史引发脑萎缩的老年人,步态异常的表现会更突出,在行走时容易出现摔倒等风险,需要家人给予更多的陪伴和防护。
2.肢体震颤:部分老年脑萎缩患者会出现肢体震颤,多为静止性震颤,在肢体静止时明显,活动时减轻。这与脑萎缩导致基底节等运动调控区域的神经递质失衡有关。年龄较大的老年人发生脑萎缩出现肢体震颤时,要注意与帕金森病等其他疾病鉴别,其生活方式中的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可能会诱发或加重震颤症状,有脑部外伤病史引发脑萎缩的患者肢体震颤的表现可能有其特定特点。
三、精神行为异常
1.情绪不稳定:表现为易激动、焦虑、抑郁等。脑萎缩影响了大脑边缘系统等与情绪调节相关的脑区功能。老年人本身心理调节能力随年龄增长有所下降,若存在脑萎缩则更容易出现情绪波动。有长期孤独生活方式的老年人发生脑萎缩后情绪不稳定的情况可能更常见,对于有脑卒中病史引发脑萎缩的患者,情绪不稳定可能与脑部病变对情绪调节中枢的影响有关。
2.人格改变:可能出现性格变得孤僻、冷漠、缺乏主动性等。脑萎缩使得大脑的高级神经功能受到影响,改变了患者的人格特征。年龄较大的老年人在脑萎缩出现人格改变时,家人需要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关爱,帮助其适应生活方式的变化,有阿尔茨海默病家族史且发生脑萎缩的老年人人格改变的表现可能更为典型。
四、其他症状
1.智能减退:整体智能水平下降,包括理解、判断、计算等能力减退。脑萎缩导致大脑的广泛神经功能受损,影响了综合智能相关的脑区。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智能本身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而脑萎缩会加速这种智能减退的进程,不良的生活方式如缺乏学习新知识的活动会加重智能减退,有脑部感染病史引发脑萎缩的患者智能减退的表现可能有其特殊性。
2.语言障碍:可能出现说话含糊不清、找词困难、语言表达能力下降等。脑萎缩影响了语言中枢及相关神经传导通路的功能。老年人生理机能衰退,语言功能本身也在逐渐弱化,脑萎缩会进一步加重语言障碍,有脑动脉硬化病史引发脑萎缩的患者语言障碍的表现可能较为明显,在与这类患者沟通时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时间来理解其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