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不调主要包括月经周期、月经量、月经经期异常及伴随症状等方面。月经周期异常有月经提前(周期提前7天以上且连续2个周期以上)、月经推迟(延后7天以上且连续2个周期以上)、周期紊乱;月经量异常分为月经过多(超过80ml)、月经过少(不足20ml或行经不足2天);月经经期异常包括经期延长(超过7天)、经期缩短(不足3天)。伴随症状有痛经、经前期综合征、闭经。不同特殊人群,如青春期、育龄期、围绝经期女性出现月经不调各有注意事项。
一、月经周期异常
1.月经提前:月经周期较以往提前7天以上,甚至10余日一行,连续出现2个周期以上。比如原本月经周期为30天,连续几个月变为22天以内。这种情况可能与内分泌失调,如黄体功能不足有关。长期精神压力大、生活不规律等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从而导致月经提前。
2.月经推迟:月经周期延后7天以上,甚至35个月一行,连续出现2个周期以上。若平时月经周期规律为28天,突然推迟到35天以上,且排除怀孕因素,可能是多囊卵巢综合征、高泌乳素血症等疾病引起。肥胖、长期高热量饮食等生活方式也可能增加发病风险。
3.月经周期紊乱:月经周期时而提前,时而推迟,无规律可循。这可能是由于长期的情绪波动、环境改变,影响了女性内分泌系统的稳定,或者是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等器质性病变。
二、月经量异常
1.月经过多:月经量较以往明显增多,一般超过80ml。可能是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等子宫器质性病变导致,也可能是内分泌失调引起子宫内膜异常增生。长期大量出血可能导致贫血,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
2.月经过少:月经量较以往明显减少,不足20ml,或行经时间不足2天。常见原因有子宫内膜损伤,如多次人工流产手术;卵巢功能减退,分泌的雌激素减少,影响子宫内膜生长。过度节食、长期精神紧张等也可能诱发。
三、月经经期异常
1.经期延长:月经持续时间超过7天以上,淋漓不尽。可能是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导致黄体萎缩不全。此外,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息肉等疾病也会造成经期延长。
2.经期缩短:月经持续时间不足3天,这可能与卵巢功能下降,雌激素分泌不足,使子宫内膜生长不良有关,也可能是由于宫腔粘连导致经血流出不畅。
四、伴随症状
1.痛经:月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同时还可能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适。严重者会出现恶心、呕吐、乏力等症状,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原发性痛经多与子宫内膜合成与释放的前列腺素增加有关,而继发性痛经常见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等疾病。
2.经前期综合征:在月经前12周出现,月经来潮后症状迅速减轻直至消失。症状多样,如乳房胀痛、头痛、腹部胀满、肢体水肿、焦虑、抑郁、情绪不稳定等。可能与激素水平波动及精神社会因素有关。
3.闭经:分为原发性闭经和继发性闭经。原发性闭经指年龄超过16岁,第二性征已发育,月经还未来潮,或年龄超过14岁,第二性征未发育者。继发性闭经指正常月经周期建立后,月经停止6个月以上,或按自身原有月经周期计算停止3个周期以上。原因复杂,可能涉及下丘脑、垂体、卵巢及子宫等多方面病变。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青春期女性:青春期女孩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尚未完全成熟,月经不调较为常见。家长应给予更多关心和指导,帮助孩子养成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因学业压力过大、过度节食减肥等影响月经。若月经不调症状严重,如大量出血、闭经等,应及时就医,以免影响生殖系统发育。
2.育龄期女性:备孕的育龄女性若出现月经不调,可能影响受孕几率,应积极就医检查,明确原因并治疗。有性生活的女性要注意排除怀孕相关疾病,如宫外孕等也可能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易与月经不调混淆。若因疾病需要用药治疗,要告知医生自己的备孕或怀孕计划,避免使用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
3.围绝经期女性:此阶段女性卵巢功能逐渐衰退,月经不调是常见现象。但仍需警惕子宫内膜病变,如出现月经量过多、经期延长等情况,应及时进行诊断性刮宫等检查,排除子宫内膜癌等恶性疾病。同时,要注意调整心态,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适当补充钙剂等预防骨质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