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临床表现因梗死部位、面积而异,一般症状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神经系统缺损症状包括运动、感觉、语言、认知、吞咽功能障碍等;不同血管闭塞有特殊表现,如颈内动脉闭塞可致病变侧单眼黑矇及对侧“三偏”综合征等,大脑中动脉闭塞致严重偏瘫等,大脑前动脉闭塞致对侧下肢重上肢的偏瘫及排尿障碍等,椎-基底动脉闭塞致多种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一、一般症状
1.头痛、头晕:部分患者起病时可出现头痛、头晕等症状,头痛可能为隐痛或胀痛等不同表现形式,头晕可表现为头昏沉感、眩晕等,其发生机制可能与脑血管病变导致脑部血流动力学改变、缺血缺氧等有关。对于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血压波动可能会加重头痛、头晕症状;而对于老年人,本身血管弹性差,更易受脑梗死影响出现此类表现。
2.恶心、呕吐:这也是较为常见的症状之一,多与颅内压升高有关,当脑梗死导致局部脑组织水肿,引起颅内压升高时,可刺激呕吐中枢,从而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在儿童患者中,需特别注意与其他消化系统疾病相鉴别,但脑梗死导致的恶心、呕吐往往同时伴有神经系统的其他异常表现;对于女性患者,在月经周期等特殊生理时期,需综合评估是否因脑梗死相关因素引起。
二、神经系统缺损症状
1.运动功能障碍
偏瘫:是脑梗死常见的运动障碍表现,表现为一侧肢体力量减弱、活动不灵活甚至完全不能活动。例如,患者一侧上肢无法抬起、握持无力,一侧下肢行走时拖曳、步态不稳等。其发生是由于脑部负责运动调控的区域受损,导致对侧肢体的运动传导受到影响。在老年患者中,本身运动功能随年龄有所减退,脑梗死引发的偏瘫可能会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对于有长期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血管病变基础更重,发生偏瘫的风险及严重程度可能相对更高。
肌张力异常:可表现为肌张力增高或降低。肌张力增高时,肢体僵硬,被动活动时阻力增大;肌张力降低时,肢体松软,活动时缺乏正常的阻力感。例如,患者上肢屈曲肌张力增高时,难以伸直手臂,而肌张力降低时则手臂下垂明显。不同的肌张力异常表现与梗死累及的神经通路及神经核团有关,对于儿童患者,脑梗死导致的肌张力异常可能会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及运动功能发育进程,需及时进行康复评估与干预。
2.感觉功能障碍
偏身感觉减退:表现为一侧身体的感觉减退,如对疼痛、温度、触觉等的感知能力下降。患者可能感觉一侧肢体麻木、对冷热感觉不灵敏等。这是因为脑部感觉传导通路受损,导致对侧身体的感觉信息传递出现障碍。在女性患者中,若同时合并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感觉功能障碍可能会被掩盖或加重,需注意综合判断;对于有长期接触有害物质等特殊生活方式的患者,需排查是否有其他导致感觉障碍的因素同时存在。
感觉异常:部分患者可出现感觉异常,如麻木感、针刺感、蚁走感等。例如,患者感觉一侧面部或肢体有异常的麻木或刺痛感,这种异常感觉可能会持续或间断出现。其产生与脑部感觉中枢或传导纤维受刺激有关,在老年患者中,由于感觉神经本身的退变,脑梗死引发的感觉异常可能更易被忽视,但实际上会明显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3.语言功能障碍
运动性失语:患者能理解他人言语,但自己不能表达或只能发出简单音节。例如,患者能听懂别人说话的意思,但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却只能说出个别字词或无法连贯表达完整的句子。这是由于额叶等语言运动中枢受损,影响了语言的表达功能。对于有长期吸烟、饮酒史的中老年患者,发生运动性失语的风险相对较高,因为这类生活方式易导致脑血管病变;在儿童患者中,脑梗死导致的语言功能障碍较为罕见,但一旦发生,对其语言发育及社交能力发展影响极大,需尽早进行语言康复评估与训练。
感觉性失语:患者不能理解他人言语,但自己能流利说话,不过言语内容往往杂乱无章,缺乏逻辑性。例如,患者能滔滔不绝地说话,但别人无法从其话语中获取有效信息。此类型是因为颞上回等感觉性语言中枢受损,影响了对语言的理解功能。在女性患者中,若合并有听力障碍等情况,感觉性失语可能会被误认为是听力问题导致,需仔细鉴别。
4.认知功能障碍
记忆力减退:表现为近期或远期记忆力下降,患者可能忘记刚刚发生的事情,如忘记刚刚说过的话、刚放置的物品位置等,也可能对过去的一些经历记忆模糊。脑梗死影响了与记忆相关的脑部区域,如海马等结构,导致记忆功能受损。对于老年人,本身存在一定程度的生理性记忆力减退,脑梗死引发的记忆力减退可能会明显加重,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对于有长期熬夜、精神压力大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中青年患者,若发生脑梗死,也可能出现认知功能方面的改变,需关注其生活方式对病情的影响及干预。
注意力不集中:患者难以集中注意力完成某项任务,如在阅读、听讲等活动中容易分心。这与脑部负责注意力调控的区域受损有关,在儿童患者中,注意力不集中可能会影响其学习能力,需结合脑梗死情况及儿童自身发育特点进行综合评估和干预;对于女性患者,在孕期或产后等特殊时期,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脑梗死导致的注意力不集中可能会有不同的表现和应对方式。
5.吞咽功能障碍
吞咽困难:患者进食时出现吞咽费力、食物容易呛咳等表现。轻者可能在进食较干的食物时出现吞咽不畅,重者可能无法正常吞咽口水甚至液体食物。这是因为脑部吞咽中枢或相关神经通路受损,影响了吞咽反射的正常进行。对于老年患者,吞咽功能本身随年龄有所下降,脑梗死引发的吞咽困难可能会导致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需特别注意营养支持和呼吸道管理;对于儿童患者,脑梗死导致的吞咽困难极为罕见,但一旦发生,需通过鼻饲等特殊方式保证营养摄入,同时要预防误吸等严重情况的发生。
饮水呛咳:在饮水时出现咳嗽、呛咳现象,这是吞咽功能障碍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当患者吞咽反射不协调时,饮水过程中液体可能误入气管,引起呛咳。对于有脑血管基础疾病的患者,饮水呛咳需高度重视,因为容易引发肺部感染等严重后果,在护理特殊人群如老年人时,要采取正确的喂水姿势等措施来预防饮水呛咳。
三、不同血管闭塞导致的特殊表现
1.颈内动脉闭塞:可出现病变侧单眼一过性黑矇,这是因为颈内动脉供应眼部的血流受阻,导致视网膜短暂缺血。同时,对侧可出现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等表现,即所谓的“三偏”综合征。在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等基础疾病的患者中,颈内动脉闭塞的风险较高,需密切监测颈部血管情况;对于女性患者,若合并有雌激素水平异常等情况,可能会影响颈动脉的粥样硬化进程,需关注相关内分泌因素对病情的影响。
2.大脑中动脉闭塞:主干闭塞时可出现严重的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大脑中动脉是供应大脑半球重要区域的血管,其闭塞会导致大面积脑组织缺血缺氧。在中老年患者中,尤其是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且未良好控制的患者,大脑中动脉闭塞的发生率相对较高,要注意控制基础疾病来预防此类情况发生;对于儿童患者,大脑中动脉闭塞极为罕见,多由先天性血管畸形等特殊原因引起,需进行详细的病因排查。
3.大脑前动脉闭塞:可出现对侧下肢重于上肢的偏瘫,同时伴有排尿障碍等表现由于大脑前动脉供应大脑半球内侧面的部分区域,影响了对下肢运动调控及排尿中枢相关区域。在老年男性患者中,若存在前列腺增生等情况,脑梗死引发的排尿障碍可能会与基础疾病相互影响,需综合考虑进行处理;对于女性患者,在月经周期等特殊时期,排尿障碍的表现可能会有不同,要注意观察和区分。
4.椎-基底动脉闭塞:可出现眩晕、恶心、呕吐、复视、构音障碍、吞咽困难、共济失调等表现。严重时可出现昏迷、四肢瘫痪、呼吸循环衰竭等危及生命的情况。椎-基底动脉主要供应脑干、小脑等部位,这些部位的病变会导致多种神经系统症状。对于有颈椎病等影响椎动脉供血的患者,椎-基底动脉闭塞的风险增加,需注意颈椎的保健和血管状态的监测;在老年患者中,椎-基底动脉闭塞的预后相对较差,要加强病情观察和早期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