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病机制
脑梗死主要是脑血管被血栓或栓塞物堵塞,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常见病因有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等;脑出血则是脑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脑实质,压迫周围脑组织,多由高血压、脑血管畸形等引起。
2.症状表现
脑梗死起病相对较缓,多在安静或睡眠中发病,常见症状有一侧肢体无力、麻木,言语不清,口角歪斜等;脑出血起病急骤,常在情绪激动或活动中突然发病,除上述症状外,还可能有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严重者短时间内陷入昏迷。
3.影像学检查
头颅CT是鉴别两者的关键检查,脑梗死在发病24小时内CT可能无明显改变,24小时后可见低密度梗死灶;脑出血在CT上表现为高密度影,可明确出血部位、出血量及周围脑组织受压情况。头颅MRI对早期脑梗死诊断更敏感,能发现更小的病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