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措施可能包括体位与活动管理、吞咽与饮食护理、皮肤与压疮预防、语言与认知训练、情绪与心理支持等。
1、体位与活动管理
脑梗死患者需保持患侧肢体功能位,如肩部外展、肘腕伸直、手指微曲,避免关节挛缩。病情稳定后尽早进行被动关节活动,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钟,逐步过渡到主动运动,预防深静脉血栓和肌肉萎缩。
2、吞咽与饮食护理
进食前评估吞咽功能,采用坐位或半卧位,选择糊状或软食,控制进食速度和量。吞咽困难者需使用增稠剂或鼻饲管,进食后保持直立30分钟,防止误吸导致吸入性肺炎。
3、皮肤与压疮预防
每2小时翻身一次,使用减压床垫或气垫床,重点保护骨隆突处。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局部长期受压,每日检查皮肤完整性,发现红肿或破损及时处理。
4、语言与认知训练
失语患者通过图片、手势或电子设备辅助沟通,从单音节发音开始逐步恢复语言能力。认知障碍者采用记忆卡片、日程提醒等方式训练定向力,每日安排规律活动增强时间感知。
5、情绪与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情绪变化,通过倾听、鼓励表达缓解焦虑抑郁情绪。家属参与康复训练可增强患者信心,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干预,避免因情绪波动导致血压升高影响恢复。
脑梗死恢复期护理需持续3-6个月甚至更久,早期规范护理可显著降低致残率。患者出院后应定期复查血脂、血糖及同型半胱氨酸等指标,控制脑血管病危险因素。
若患者出现突发头痛、呕吐、肢体无力加重或意识模糊,提示可能发生脑疝或再梗死,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康复期切勿自行停用抗血小板或降压药物,以免诱发病情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