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拉伤急性期需立即休息制动,受伤48小时内冷敷患处,严重时就医;保养阶段肿胀疼痛缓解后逐步开展康复训练(儿童需专业指导、既往病史者谨慎),保证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摄入,避免长时间不活动并调整老年人活动量,康复后期可运用热敷、按摩、超声波等物理治疗辅助且老年人注意物理治疗力度频率。
一、急性期治疗
1.休息制动:肌肉拉伤后应立即停止引发损伤的活动,使受伤肌肉充分休息,防止损伤进一步加重,此原则适用于所有人群,尤其运动爱好者需严格遵守,避免因继续活动导致拉伤程度恶化。
2.冷敷处理:受伤48小时内,用冰袋或冷毛巾敷于患处,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通过降低局部温度收缩血管,减轻肿胀与疼痛。儿童冷敷时需垫毛巾隔开皮肤,避免冻伤。
二、医疗干预(必要时)
若肌肉拉伤较严重,需就医,医生可能依据情况采取加压包扎等措施,涉及药物时仅提及药物名称,不涉及具体服用指导。
三、保养阶段
1.康复训练:肿胀疼痛缓解后逐步开展康复锻炼,初期可进行等长收缩训练(如腿部肌肉拉伤时平躺做腿部肌肉绷紧放松练习),随恢复渐进增加活动范围与强度。儿童康复训练须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避免过度训练致二次损伤;有既往拉伤病史者康复时更需谨慎把控训练节奏。
2.饮食营养:保证蛋白质(如瘦肉、蛋类、奶制品等)、维生素(含维C、维E等抗氧化剂)等营养摄入,蛋白质助力肌肉修复,维生素利于组织恢复,各年龄段人群均需均衡饮食以促进康复。
3.生活方式调整:避免长时间不活动,定时开展轻微活动促进血液循环,但要规避再次受伤。老年人日常活动需留意保护受伤肌肉,依据自身状况适度调整活动量。
4.物理治疗辅助:康复后期可运用热敷、按摩、超声波等物理治疗手段促进血液循环与组织修复。老年人行物理治疗时需关注力度与频率,防止不适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