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直观表现为皮肤黏膜黄染起始于面部渐延至全身,生理性黄疸多出生2-3天出现4-5天达高峰且一般状况好,病理性黄疸有出现早、进展快、程度重、持续长特点并可伴感染性如发热等或溶血性如贫血等原发疾病相关表现。
一、皮肤黏膜黄染表现
新生儿黄疸最直观的表现为皮肤、黏膜出现黄染,通常起始于面部,随后依次向躯干、四肢蔓延,严重时可累及手心、足底。其黄染程度可通过肉眼观察初步判断,轻度黄疸仅面部及躯干部皮肤呈浅黄色,重度黄疸时全身皮肤、巩膜均呈现明显黄染。
二、不同类型黄疸的特异性表现
(一)生理性黄疸特点
生理性黄疸多在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高峰,足月儿血清胆红素浓度一般不超过221μmol/L(12.9mg/dL),早产儿不超过257μmol/L(15mg/dL),且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幅度小于85μmol/L(5mg/dL)。此类型黄疸下,新生儿一般状况良好,无其他明显不适症状,精神、吃奶等活动如常。
(二)病理性黄疸特点
1.出现时间早:生后24小时内即可出现黄疸,提示可能存在溶血性疾病、感染等病理因素。
2.进展速度快:血清胆红素每日上升幅度超过85μmol/L(5mg/dL),黄染程度迅速加重。
3.程度重:足月儿血清胆红素超过221μmol/L(12.9mg/dL),早产儿超过257μmol/L(15mg/dL),黄染范围广泛且颜色深。
4.持续时间长:足月儿黄疸持续超过2周,早产儿超过4周,或黄疸消退后再次复现,提示可能存在肝胆系统疾病、代谢异常等问题。
三、伴随原发疾病的表现
若新生儿黄疸由病理性因素引起,还可能伴随原发疾病相关表现。例如:
感染性黄疸:可伴有发热、精神萎靡、拒奶、反应低下等感染中毒症状。
溶血性黄疸:可能出现贫血、肝脾肿大、面色苍白等表现,严重时可并发胆红素脑病,出现嗜睡、吸吮无力、抽搐、角弓反张等神经系统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