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后应避免剧烈活动后立即完全静止,可进行轻度伸展运动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24-48小时内早期冷敷后期热敷,可通过自我或专业按摩促进肌肉放松,适当补充蛋白质及富含维C、E的食物,保持充足水分摄入并依不同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休息与适当活动
运动后应避免剧烈活动后立即完全静止,可进行轻度的伸展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帮助缓解肌肉紧张,例如缓慢的走路或动态拉伸,持续10-15分钟,这有助于加速代谢产物排出,减轻酸痛感。不同年龄人群需注意避免突然完全停止运动导致乳酸堆积加重,儿童青少年骨骼肌肉处于发育阶段,更需注意运动后的适度活动,通过轻柔活动维持肌肉活性。
二、冷热敷疗法
运动后24-48小时内,早期可使用冷敷,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通过降低局部温度,收缩血管,减少炎症介质释放,缓解疼痛和肿胀。48小时后可改为热敷,利用热效应扩张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修复。不同性别在冷热敷操作上无本质差异,但皮肤敏感人群需注意温度和时间,避免冻伤或烫伤。
三、按摩放松
可以通过自我按摩或专业按摩师帮助,用揉捏、按压等手法作用于酸痛肌肉,促进肌肉放松,改善血液循环,例如用手掌从肌肉近端向远端轻柔揉捏,每次按摩15-20分钟,能有效缓解肌肉紧张。对于有慢性病史的人群,按摩力度需适中,避免加重原有病情。
四、营养支持
运动后适当补充蛋白质,如鸡蛋、牛奶等,有助于修复运动中损伤的肌肉纤维。同时摄入富含维生素C、E的食物或蔬果,如橙子、坚果等,其抗氧化作用可减轻肌肉氧化损伤,缓解酸痛。不同年龄阶段对营养的需求比例不同,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需保证充足蛋白质和各类营养素摄入。
五、充足补水
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维持肌肉细胞的正常代谢,促进废物排出。建议运动后每千克体重补充10-15毫升水,分多次饮用,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不同生活方式下的人群,如高温环境下运动者需适当增加饮水量,保证体液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