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溶血因母婴血型不合致母亲产生免疫抗体经胎盘破坏胎儿红细胞引发,常见ABO型(母亲O型胎儿A或B型)和Rh型(母亲Rh阴性胎儿Rh阳性)不合,轻者有轻度贫血重者有黄疸等表现,通过检查母婴血型等诊断,高危孕妇孕期需监测抗体效价等,新生儿出生后要密切观察黄疸等异常并依原则护理。
一、定义
新生儿溶血是指因母婴血型不合,母亲体内产生针对胎儿红细胞的免疫抗体,该抗体经胎盘进入胎儿循环,破坏胎儿红细胞引发的溶血现象。
二、发病机制
当母婴血型不合时,胎儿红细胞表面的抗原(如ABO血型系统中的A或B抗原、Rh血型系统中的Rh抗原等)会进入母体,刺激母体免疫系统产生相应免疫抗体,此类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胎儿红细胞表面抗原结合,激活补体系统,导致胎儿红细胞破坏,引发溶血。
三、常见类型
1.ABO血型不合:母亲多为O型血,胎儿为A型或B型血时易发病。因母亲体内存在天然抗A或抗B血型抗体,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引发溶血,此型较为常见,病情相对较轻。
2.Rh血型不合:母亲为Rh阴性血,胎儿为Rh阳性血时易发病。母亲首次接触胎儿Rh阳性红细胞后,体内产生Rh抗体,再次妊娠时抗体进入胎儿体内,引发溶血,病情可能较重。
四、临床表现
轻者可能仅有轻度贫血;重者出现黄疸(多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且进行性加重)、贫血、肝脾肿大,严重时可导致胆红素脑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嗜睡、惊厥、角弓反张等。
五、诊断方法
通过检查母婴血型、抗体筛查试验(检测母亲体内是否存在针对胎儿红细胞的免疫抗体)、胆红素测定(评估溶血导致胆红素升高程度)等进行诊断。
六、特殊人群提示
对于有母婴血型不合风险的孕妇,孕期需定期监测抗体效价等指标,做好产前评估;新生儿出生后需密切观察皮肤黄疸情况、精神状态、吃奶情况等,一旦发现黄疸出现早、进展快等异常,应及时就医检查处理,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保障新生儿健康,充分考虑新生儿年龄特点及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观察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