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史采集需询问尿失禁具体表现、诱因、频率、程度、其他排尿症状、病程、生育史、手术史等;体格检查包括一般体格检查、盆底肌检查、压力试验;实验室检查有尿常规排除泌尿系统疾病、尿动力学检查诊断压力性尿失禁及评估病情;影像学检查有超声观察膀胱结构等、磁共振成像显示盆底结构评估支持组织情况。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尿失禁的具体表现,包括漏尿发生的诱因(如咳嗽、喷嚏、大笑等腹压增加时)、漏尿频率、程度(如内裤潮湿范围等),同时了解是否伴有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等其他排尿症状,以及病程、生育史(如分娩次数、有无难产等)、手术史(如盆腔手术等)等相关病史,此过程需充分考虑患者年龄、生育及手术等因素对尿失禁的影响。
二、体格检查
1.一般体格检查:评估患者整体健康状况,关注有无肥胖等可能影响盆底功能的因素。
2.盆底肌检查:通过指诊触摸评估盆底肌肉的张力、弹性及收缩力等情况,了解盆底肌功能状态,需结合患者年龄等因素综合判断盆底肌功能变化。
3.压力试验:让膀胱充盈状态下增加腹压(如咳嗽等),观察有无不自主尿液流出,以此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压力性尿失禁,需考虑不同年龄女性盆底结构差异对该试验结果的影响。
三、实验室检查
1.尿常规检查:用于排除泌尿系统感染、血尿等其他可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尤其需关注老年女性可能存在的泌尿系统潜在感染情况。
2.尿动力学检查:是诊断压力性尿失禁的关键检查。通过测定膀胱容量、膀胱压力、尿道压力等指标,明确是否存在压力性尿失禁及病情严重程度,常见项目包括充盈期膀胱测压、压力-流率测定等,该检查需考虑患者排尿状态等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四、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可观察膀胱结构、残余尿量等情况,对评估泌尿系统基础状况有帮助,尤其适用于不宜进行侵入性检查的患者,需结合年龄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超声检查参数。
2.磁共振成像(MRI):能更清晰显示盆底结构,有助于评估盆底支持组织的完整性及损伤情况,对于复杂病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需考虑患者体内金属植入物等因素对MRI检查的影响。